在《请回答1988》里,一共出现了四个父亲的角色。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也是产生共鸣最多的,
便是成家的顶梁柱——成东日爸爸。
以至于再后来无数次重刷剧情的时候,
我都能在成爸身上看到一些自己父亲的影子,
也好像,看到了童年时候自己的生活。
相信看过剧的人们都不难发现,成爸其实是一个善良老实,没什么花花肠子的普通男人。
作为一家之主的他,性格善良心软,负责在外挣钱、养家糊口。
国家政治如何变化他并不关心,他更关心的是全家人能不能吃饱饭。
他会叮嘱参加游行的青年打理干净了再回家,但也绝不允许自己的女儿参与其中。
虽然家里已经过得非常拮据,还要担着风险为了落魄的朋友做担保;
虽然自身负债累累,还是会忍不住想要对回家路上看到的可怜人伸出援手。
而听到儿子被带着嘲笑的语气叫成“半地下”的瞬间,是成爸彻底清醒的时候。
他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长时间的关注着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却好像因此忽略了家人的感受。
此后的成爸,就像是经历了人生的后青春期一般,变得更加成熟稳重起来。
大女儿因为家里的经济条件放弃了自己的司法梦,成爸从来没有忘记,从解除债务那一天起,便告诉大女儿再次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
对于常年成绩垫底的德善,成爸没有给她泼冷水,而是始终相信自己的女儿一定会有出息。
对家中的独子,会偷偷带他去吃好吃的冰淇淋、鲫鱼饼,每次喝完酒回家都恨不得把小儿子的脸捧在怀里揉。
父亲深厚的爱,也在不知不觉间传递到了每一个孩子身上,
所以在后来三姐弟专程为成爸办了一个退休仪式,在退休纪念碑上留下来代表着子女们深沉爱意的话语。
对于在困境中始终相守相伴的妻子,他嘴上虽然不擅长表达爱,但依旧充满信任与感激。
当德善妈因为羡慕年轻人的爱情,最后无意间弄丢了自己的伞时,成爸跑回去接妻子,并傲娇地对她说:“有些东西,还是原来的好呀!”
在妻子觉得身体不适,等待体检报告而忧心忡忡时,成爸表面上装得乐观自信、满不在乎,背地里却担心地去喝闷酒并嚎啕大哭。
当最终还清所有的债务时,他在街角饱含深情的对妻子致歉:“这段日子你辛苦了。”
“以后虽不能像其他人家一样富裕,但至少我的老婆不用再为生计向他人伸手借钱了。”
这对夫妻间的爱,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含蓄深沉。
日子看似在平凡琐碎中不断流走。
大人的日常,
是喝酒聊天唱歌,感慨子女们成长的速度,关心如何维持生计。
孩子的日常,
是女生们看着言情小说,幻想着英俊潇洒的白马王子,追着那个时代最流行的明星。
是男生们一起吃便当、讨论女生最漂亮,相约着看小电影。
而琐碎的的日常中,生老病死也会突然间出现,另我们猝不及防。
当德善奶奶去世后,成爸似乎表现得很冷静。
他在葬礼的头两天收起所有的情绪,笑着招呼客人,
直到自己的大哥出现才释放出所有的悲伤。
当时德善以一个孩子的眼光,看到了成人世界的一面。
这一面是如此复杂令孩童不解,却又如此深情。
因为是大人,所以才忍着啊。
剧中这个场景我印象非常深刻:
德善和父亲坐在小卖部门前,
德善把从奥运会上得来的“宝贝”如数家珍地拿出来给成爸看。
父亲笑看着女儿:“我们家姑娘真是善良啊,简直是天使啊。”
德善也看着父亲笑,弯弯的眼角里是亮晶晶颜色。
“德善啊,爸爸也有东西送给你。”
成爸转身从小卖部里端出来一块插着蜡烛的生日蛋糕。
“祝我们德善生日快乐!
哎呀,蜡烛已经是18根了,我的女儿什么时候长这么大了呢?
爸爸妈妈对不住你,是因为不知道,
对老大要好好教导,
对老二要好好关心,
对老小要教他好好做人。
爸爸我也不是一生下来就是爸爸,
爸爸也是头一次当爸爸,
所以我的女儿稍微体谅一下。
我的女儿长得这么好,什么时候成了如此美丽的姑娘。
还上电视,漂漂亮亮的化妆。
我家德善要是嫁人了,爸爸好难过,该怎么活呀。”
成爸意识到了自己打从一开始就并没有太重视德善对自己独自的生日蛋糕在意的事情,当他意识到错误后,他也会勇于向德善承认错误,并致以歉意。
其实父母在陪伴我们成长的过程中,也会犯错。
可能是总觉得我说的都是为你好,而不经意间忽略了我们的感受;
可能是面对生活的难题时做了一些错误的选择,从而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但最终能消除隔阂、带来谅解的,
是勇于承认错误、敢于直视问题的、热忱的心。
归根结底,还是一家人。
虽然不是住在“半地下”小房间,
但我从小生长的环境也并不优越。
德善因原生家庭带来的自卑与不安,我全都体会过。
而我的父亲,跟剧中的成爸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父亲是一个单位的普通职工,平日里同样不善言语,
同成爸一样好酒,喝多了也爱说些不着调的胡话。
从来不会对家人明着说什么表达爱意的话语,
却总是将最好吃的食物留给我和母亲。
关于我的成长经历,父亲似乎从不过问,
即便说起,也就是简单的一句:“顺其自然就好了。”
奶奶尚在世时,因年事已高、行动不便,父亲每回去看她,都会买她最爱吃的蛋糕,然后在阳台上为奶奶理发;
奶奶去世的时候,父亲在和长辈们招呼完客人后,独自一人在灵棚里为奶奶守夜。
每次与母亲视频通话时,父亲总是在一旁默默听着,几乎不主动出声,
工作后每次从家中离开,他都会叮嘱一句:“好好工作,注意安全。”
平凡的他并不完美,甚至很多时候做的事情让我和母亲会感到无奈、恼怒,
但依旧磨灭不了,这个男人在关心、照顾我成长路上的深刻痕迹。
临近文章结尾,我想起剧中一幕:
成爸和德善坐在台阶上聊天,
当德善尴尬地说自己没有梦想的时候,
当德善觉得自己的回答会让父亲感到寒心时,
当德善再一次感觉自己很傻很天真时,
成爸会及时宽慰她:
“这有什么傻的,梦想慢慢拥有就行了。”
“大家在这个年纪都这样,一点都不用担心。”
而被女儿问到自己现在的梦想时,
成爸情深意切地看着自己可爱乖巧的二女儿,脸带笑意地说:
“爸爸现在的梦想,就是希望我的三个宝贝孩子,没有病痛、健健康康的。”
“除了这个,爸爸还能有什么梦想呢?”
德善刹那间些许错愕些许疑惑的表情,也正是我内心的想法。
90后的我们时常调侃自己开始逐渐看不懂社会的潮流,理解不了更年轻的人的想法,自嘲地说自己已经老了。
而比自己变老更可怕的是,下意识忽略父母们也在不知不觉间逐渐老去。
他们年轻时,也曾是意气风发的少男少女,如今在时光老人的魔法里蹒跚前行。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时,才发现其实父母早已没有了最初的梦想。
他们所有的希望和梦想,全部变成了我们的幸福与健康。
今年收假回来后,我将电脑屏幕改成了自己与家人的合照。
每次当我开机时,映入眼帘的都是父母和自己面对镜头时的笑脸。
看着照片,即使遇到再大的难题,我又好像,重新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我想,这也是这部剧除了loveline之外给我们的启示:
别让“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我们人生最大的遗憾,
好好珍惜所有与家人独处的时光,
原谅他们偶尔的小失误,
勇敢地向他们表达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