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资深宅女,又一个人独自全职带娃,我真的体会到了,北方的冬天,是多么憋屈。于是,办了半年的儿童乐园的会员,想着娃能有个地方可去,可是去过几次之后,闺女就再也不愿出门了,太冷!于是,我们就开启了一连几天都不出门的模式。
像往年一样,4月份的北京,开始飘柳絮了。天气转暖,人也跟着勤快起来,朋友们也开始走动了,就像冬眠过后,我们又恢复了自由。感觉在家窝了一个冬天,终于可以出门透气了。
今天,吃完晚饭,7点多就下楼了,带着闺女蹦蹦跳跳的学广场舞,不经意间,发现旁边的一位大哥,正对着推车里的孩子说:“你看,小妹妹跳的多好,你也下来跳会吧”,那孩子却一点反应都没有,起初并没有多想,后来脑子里转来转去,觉得不对啊,那孩子看上去大概有6-7岁了,甚至可能更大,怎么还要坐推车,也许生病了?也许受伤了?
后来,在大哥的劝说下,孩子终于走下了推车,然而我发现他走路都成问题,像刚学步的孩子,哦,在心里嘀咕道:“他难道是腿受伤了?”可是,不一会,那孩子居然一直踢推车的轮子,还试图把推车弄翻,同时我还发现他的手也不灵活,在心里断定:这是一个问题孩子!
对,他一定是脑子受伤了。不禁在心里打了个冷颤,五环的脑袋常年是磕磕碰碰的,前几天还摔了后脑勺。心情一下降到了冰点,为人母,深刻体会到,家有一个残疾的孩子是一个多么大的灾难。于是深深的同情孩子,同情大哥。心情难受的,都没法陪五环玩。
我一直盯着那孩子和大哥,思绪万千,想想自己意外怀孕2个月才得知,期间还喝过酒,万幸,孩子生下来是健康的,只是医生说孩子先天体质差。再想想,马大哈的自己,平时带娃的那一套:放任她自己玩。孩子经常磕磕碰碰的,最让我无法介怀的就是前几天玩滑板车,摔了后脑勺,当时就起了一个很大的包,越想越焦虑。
想起罗胖曾说过,大致意思是人类的工作大致分为三种,第一种就是类似重复性劳动,不需要怎么费脑子的工作。这种工作是最容易的。第二种就是思维缜密的工作,例如造火箭之类。这种相对较难。第三种嘛,就是全世界最难的工作了,那就是带孩子。我不知道罗胖是不是调侃。但是,我从中得到了些许安慰。
既然,带孩子是全世界最难的工作,那么我犯点错误,那不就显得很正常了嘛,不要再为曾经犯过的错误,再耿耿于怀了。既然,带孩子是全世界最难的工作,那么,我凭什么一干就会,就能干好,我必须学习,吸取专家和前辈的经验,而且要持续的学习。只能这样安慰一下自己。
扯远了,回到大哥和孩子身上,我看见大哥一会带孩子玩滑板车,一会玩捉迷藏,两人互动的十分不错,偶尔还传来孩子和大哥的爽朗的笑声。只是那孩子动不动就要把推车弄倒在地,然后大哥不厌其烦的扶起来,就这样,两人玩的不亦乐乎。从这对父子身上,我感觉到了浓烈的正能量,沉重的心情也到了些许的缓解。
大哥看上去是一个性格很好,易于接近的人,可能是为了避免大家对一个问题孩子的异样眼光,大哥只要看见有孩子过来,远远的就跟她们打招呼,表示友好。我开始庆幸,这个脑瘫孩子,碰上如此明事理的父母,是他的万幸。
北京的春天,早晚温差还是较大,穿着白天的衣服出门,大晚上的,还是有点冷,于是只玩了40分钟,就拉着五环回家了。在离那对父子越来越远的时候,我回头看了他们一眼,看见大哥在帮孩子脱裤子,估计是孩子要大小便了。回家的路上,心里说不出的滋味,就感觉乍一看,我碰到了一个残疾人,然而,40分钟的时间过去之后,我感觉自己是碰到了一股正能量,而不是残疾。
半夜躺在床,大哥和孩子快乐玩耍的身影一直在脑子里回荡,于是告诉了老张,晚上出去散步看见一个手脚都不灵活,脑子有点问题的孩子,老张立刻回应:“脑瘫!”,突然我们都陷入了沉寂,然后老张说了很多,他说这种孩子很多的,他就见过许多。我的天啊,突然感觉自己有一个健康的孩子,是多大的幸福。在心里默念,阿弥陀佛。
于是,在百度里,脑补了一下脑瘫的概念。小儿脑性瘫痪又称小儿大脑性瘫痪,俗称脑瘫。是指从出生后一个月内脑发育尚未成熟阶段,由于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的以姿势各运动功能障碍为主的综合征。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病变部位在脑,累及四肢,常伴有智力缺陷、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及视、听觉、语言障碍等症状。对照一下,这脑瘫描述和那孩子还真挺稳合的。
久久睡不着,想象着脑瘫孩子的未来,以及家有脑瘫孩子的父母,太恐怖,难以想象的痛苦,我傻傻的问老张:“那父母要照顾这种孩子一辈子吗?”,老张说:“不是啊”,我突然意识到自己问了一个傻叉的问题,立刻补了一句:“是父母照顾他们,直到自己死了”,老张回答:“对啊,而且死了,还放不下心”,难以想象的残忍。
聊到这里,我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心情沉重,在心里默默思索着,脑瘫们有没有更好的出路呢?脑子里突然想起脑瘫作家余秀华。对啊,她就是脑瘫啊,心里那块黑暗就好像突然被她照亮了。
记得余秀华刚出名那会,我是通过锵锵三人行的节目了解到她,许子东大大赞颂她的文字十分自然,于是跑去搜索她的信息,正好搜到鲁豫拜访她,余秀华讲了许多自己从小热爱诗歌的故事,当时看她讲话的样子,又歪嘴又抖手的,真的有点不适应,挺难看的。
但是,转念一想,如此难堪的一个脑瘫女人,常年生活在农村,却能写出如此轰动的诗歌,心里除了敬佩,真的不能再有其他情绪。她的事业跟正常人比,都可以算得上成功。当然了,作为一个八卦女同胞嘛,当时的我,十分好奇,一个脑瘫女作家的婚姻会是怎样呢?她的老公是一个什么人呢?她的老公爱她吗?而鲁豫也不失所望,碰巧就问到余秀华的婚姻生活,而当时的余秀华回避了鲁豫的问题,还记得她说的是:“今天只谈文学。”
直到今年,在网上得知余秀华离婚了。她开始大谈自己的婚姻,我开始十分佩服这个女人,如果当初她回避自己的婚姻问题是有所顾虑,那么今天她居然敢当着全国的粉丝撕开自己最痛的伤疤,勇气真是可佳。我看到了一个害怕谈及自己丈夫的女人,变得能够坦然面对自己婚姻的失败,并且毫不隐晦的告诉大家。我看见她在短短时间里的巨大成长,也许,她的文学才能并没有彻底折服我,然而她的生活智慧,让我心服口服。
我始终记得余秀华说的那一段有关丈夫常年在外打工,有一次丈夫说,老板还欠800块工资没有结清的事情。丈夫让余秀华去跟老板要钱,让余秀华等老板的车子开出来时,冲出去,拦住老板的车,让他给钱,丈夫说余秀华是残疾人,老板不敢撞她,余秀华反问丈夫:“他要是真撞过来,我怎么办?”,而丈夫什么也没说。
余秀华当着众人的面坦然道:“我在丈夫眼里,连800块都不值,一头猪都不如!我不是在指责我的丈夫,而是让你们看到一个残疾人是多么的廉价”,真的很佩服她能够把伤疤揭的这么彻底,这么真诚。
感谢上苍,让尘埃里也能开出鲜花。如果可以,天下所有的脑瘫,都活成各种各样的余秀华,那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