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此书,感受着字里的温度,就像这本书的名字一样给人温暖。因为本书的所有重点指向都是人,都是站在人性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的确,教育的对象是人,人才是教育的重点,而不是所谓的其他的子虚乌有的等等。
学校教育不免要提到学生。学生是人,而且还是有感情的发展中的人。所以,我们需要尊重学生的内心需求,文中提到“欲”,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心中的“欲”与外部施与的帮助结合起来。教育才能在学生身上发挥更大的效果。教育中要看到不同学生身上的不同点,同一学生身上的不同面,充分给于他们尊重,真心的爱他们,有爱的教育,孩子能够感受得到,唯有有爱的教育,教育才能够获得成功。教育作为“奢侈品”的年代早已过去,现在人们生活幸福美满而富足,教育早已是人人生活的“必需品”,所以教育不应该只是少数人的游戏,更不应该只为少数人服务,“清华、北大”早已不是所有人的目标。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就像李镇西老师所倡导的善良、正直、勤奋培养目标。一个人只要具备了善良、正直、勤奋,与他人合作,以为他人服务而感到幸福,这些优秀品质,就是一个优秀的人,也应该是教育的底线。
“教己育人”,这四个字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教育的对象是人,当然包括教育者本人,而作为一名教育者需要持续长足的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途径除了各种培训外,唯一最有效,最持久或许就是发自内心的爱上自己的职业,爱上学生。带着这份爱心与内心的需求不断地广泛的涉猎图书,以及长久的写作,不断反思,不断研究,不断进步。我认为这是最有效,也是最简单,最持久的一种方法了。关于读什么样的书,李镇西老师为我们列举的四类书非常值得一读,教育报刊类,时刻关注最新学科动向;历史、小说、文学类,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与人格魅力,我们的生活需要诗和远方;教育专著类,丰富自身的理论知识,身为一名教师,身边必须有几本打底的书才行;所教授学生爱看的书籍,了解孩子的内心,走进孩子的内心,时刻保持一颗童心。越读书越会深刻的惭愧自身的无知与匮乏,越深刻的感受到在某些优秀书籍面前,自己连个读者都不好意思说出口。所以,教师需要读书,无论从自身还是从所处的职业需求方面都需要读书。其实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需要读书,社会上的所有人都需要读书,不仅仅因为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更重要的是我们的生活需要诗和远方。
教育的主要场所是学校,学校教育的体现自然是课堂,说到课堂,最重要的自然是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师二者缺一不可,更不存在,孰优孰劣,孰轻孰重。课堂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第一反应或许是铃声响起的那一刻,其实不然,那只是流于形式上的,教师开始上课,学生开始听讲。我们常说教育有其显性功能也有其隐形功能。其实课堂更是如此。提到课堂,自然要提到课堂上最重要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自然亲其师信其道。具体体现在师生间平等交流、有共同的教育愿景以及兴趣。走进孩子的内心,关注孩子的感受,相信孩子会感受得到。课堂不仅是空间和时间意义上的,更是师生精神意义上的。
合上书本,感受着温暖与你我同在。心中种下温暖的种子,期待一个美好的愿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