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依靠学习创造了历史,更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善于学习,历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等的全民学习行动,都是不断提升干部能力本领,提升为民服务能力的良好方式。
要持续不断学习,抓紧时间学习。迈入视时代、踏上新征程,学习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工作成绩的高低。面对新时代的风险与挑战,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来能提高处理各方面的困难、风险的能力,才能担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广大党员干部更要有“居安思危”的危机意识,一刻不停留的加强学习,向书本学、向实践学、向同事学、向群众学,不断开阔思维,掌握办事处理问题能力的新方法、新形式,不断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学历相对较高是现阶段较多年轻干部的优势,但高学历不等于高水平,年轻干部更要把不断学习作为长久课题和终身课题,始终保持谦逊好学的态度,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不懂的、不会的学,甘当“初学者”。老同志有着较为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工作经验,但经验并不能完全代表能力,也不能将学习置之度外,一旦在工作和生活中放弃了学习,就会产生“摆烂”的心态,就会步入“养老阶段”,就容易陷入“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困境,要主动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既要“温故”又要“知新”。
要明确导向学,抓紧学习机会。每个人的精力和能力都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去学,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有目标和带着实际问题去学,把学习和实践相结合起来,防止泛泛而学、广学无用的现象。党员干部的所有能力中政治能力应该也是必须要放在第一位的,我们要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旗帜鲜明拥护“两个确立”,并在实践中转化为坚定做到“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要学深悟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最新成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开展好“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群众议事日”等实践活动。要学习好群众在不同领域、不同工作中的意见建议,打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思路,进而启发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增强工作实效。要把学习好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作为提升自身能力的根本,让自己成为行家里手,不断丰富和完善自身工作的知识体系,从专业知识、业务能力、工作作风上做到统一。
要学干融合学,抓住学习方式。在实现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党和人民的事业涉及面广、涉及程度深,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学、学好再干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学会在学中干、在干中学是我们的成长必经之路。学习的目的是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将理论用于实践,用实践去检验理论,要把学习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重实际、办实事、求实效,通过不断学习、实践、总结,提高本领与能力,为实现乡村振兴伟大事业贡献力量。要在为人民服务的具体实践中锤炼意志、锻造本领,多谋为民之策、多做利民之事,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提高服务人民的水平,成为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
人若志趣不远,心不在焉,虽学无成。党员干部要把学习当做是一种态度,要把学习当做是一种责任,要把学习当做是一种追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新要求,才能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就一定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有更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