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是受最近刚上映的《最好的我们》电影版的影响,昨天二刷了电视剧版的《最好的我们》。
可能是电视剧版的先入为主,对于电影版我内心是抗拒的,我执着地觉得刘昊然就是余淮、谭松韵就是耿耿,而电影版被大家盛赞“颜值逆天”的凯哥导演的儿子陈飞宇,这个含着金汤匙出生,举手投足间都流露出贵公子气息的少年在我心中根本就不可能成为余淮。
电视剧版中,导演在小说的基础上加上了“路星河”的角色,路星河对于耿耿的偏爱,他写的每一封信,他为她念的诗,他专门从北京跑回来送她一幅画,他执着的56次求婚,多金有才华深情的人设收获了不少迷妹。很多观者都觉得“耿耿星河”才是最美的色彩。
但是不知为何,从头到尾我都没有被这个叫做“路星河”的少年打动,反而更加明白八月长安为什么在写小说的时光没有加入这样的角色。对于路星河而言,他要考虑的根本不是现实,他即使后来没有成为一个画家,也至少丰衣足食,高中的他有点叛逆,但是他叛逆的是什么呢?无非是对于一个多次结婚的老爸的叛逆,对于一种自由的向往,又或是其他,但是当他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点确立了自己的目标,他便立刻就可以去北京读书,他一路的顺遂和他的天赋努力分不开,但是可能和他的家庭因素也分不开。
高中时的余淮自称小爷,骨子里是有一种自信的,他一开始劝耿耿不要跟路星河胡闹,除了吃醋以外,还有重要的一点他觉得路星河和他们本质上是不一样的。后面,她又跟耿耿说你别学贝塔,她有北京户口。他一开始认为耿耿和他是一个阵营或者说是一种处境的人,都是只能用高考来改变自己命运的人。后来他发现自己错了,其实耿耿的人生也有很多种选择,她有个有能力可以送她出国的女强人妈妈,还有个给她物质依靠和精神寄托的爸爸。
余淮的初中是师大附中,以他初中的成绩,考进振华的一班二班可谓是板上钉钉,但是他中考失利了。高中以后,他一门心思都扑在物理上,眼睛里盯着可以让他拥有保送名额的物理竞赛,可是,关键时候,因为心理素质不过关,他还是失败了,他发信息给耿耿说:耿耿,我这三年白费了。
更沉重的打击接踵而至,第一年高考败北,苦读一年终于考上清华,以为迎来了曙光,结果妈妈并发尿毒症,为了照顾妈妈,放弃一直的梦想清华,放弃那个在北京等她的姑娘,在家门口上了个大学。
余淮为什么在每一个关键阶段都会发生如此大的波折呢?爸爸常年不在身边,妈妈几乎没法交流,每天听到的就是妈妈的各种诉苦和唐僧式的鞭策,不能和女孩子同桌、不能学文,物理竞赛是你最大的希望,妈妈这么多年一件新衣服都没舍得买是为了谁?你爸爸在非洲那么辛苦是为了谁?。。。。。。可以说,余淮的人生是监控下的人生,是重压下的人生,他没有喘息的余地,如果说高中的余淮还靠着不错的外表,出色的成绩,不错的篮球,对于未来的期望而划破黑暗表露自信的话,物理竞赛的失利,高考的败北,清华的不可得彻底撕碎了这个少年所有的自信和勇气。
后来即使他拿到了美国的全额奖学金,即将成为一个博士,他却再也找不到当初的自己了,多年后和耿耿的重逢,他的脸上写满了颓唐和哀伤,他说他没有以前的余淮那么好了,他说他不想拖累她,玩了两把游戏狗他说好像他能为她的做的只有这些了。。。。。。
最后的最后,因为耿耿的坚持,余淮终于愿意在晚秋高地上说一句:我来晚了,赴了一场迟到太久的约,幸好在耿耿的面前,眼前的余淮又让我们看到了一些当年的那个阳光少年,但是我明白余淮再也不会是当年的余淮了!
结局是美好的,但是最好的他们之间隔着了一整个青春,一个怎么跨也跨不过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