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到7分,就该进入你的视角,值得被你选择。
——分享赵昂老师《在人生拐角处》工作坊收获之一
by页彦夕
引子
昂sir来厦门做工作坊,有幸选择了参加,感悟:随便一个点都可以拿来写一篇分享文章,所以愿意慢慢梳理,分享每一个我get的点。这个钱,我花得值,在听课的过程中,逐渐清晰自己的路径。
背景
初入职场,当你不懂或者懵懂时,可以选择一份你感觉可以打7分的工作,开始投入,之后就不要考虑太多或者被其他因素左右,告诉自己开始进入专注到优秀的修炼。
写给职场新人:
当你不清楚你喜欢什么样的工作,那就直接选择一份你感觉可以打7分的工作扎入,为何是7分,而不是6分或者8分9分?6分太低,容易被摇摆,8分9分普遍大多数人又难以遇到,所以7分是个刚好的角色出现。
当你选择完那个7分的工作后,你的选择其实在未来的一两年里至少应该是告一个段落了,为何这么说?有以下两点原因:
1.幸运的人选择的7分工作,扎根下去,可以提升到8分,9分,所以你可以花两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把喜欢的事情做到优秀。
2.大多数人选择的7分工作,进入一段时间后,可能发现没那么喜欢,可能掉到6分,甚至更低,但我仍想说你依旧得坚持一到两年的时间,因为你需要把不喜欢的事情做到可以专注投入。专注是一项能力,是可以被迁移,面对喜欢的事情,可以专注,面对不喜欢的事情,依旧需要专注,这样你所投入的时间才能有产出。
这个是一个浮躁的年代,大家往往心里想着A,眼睛看着B,耳朵听着C,嘴巴说着D。完整和碎片化的时间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打断,很难沉浸在专注中,更别说体会专注的乐趣,享受专注的成果。
你所接触到的今天XXX几个月内成为网红,明天YYY几个月内成为作家,你所听到看到的第一直觉是某人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同时名利双收,你看到的是立竿见影的效果,然后你就想着我应该也可以做到,我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会有成绩,才能成功。
其实我想说的是,中国人表达感情或者感觉都是相对含蓄。对于成功的人来讲,一种他或许真的是从很苦的日子走过来,可他分享时,那种苦更可能是一笔带过或者寥寥数语,他更多的是分享成功;另一种是在他的人生轨迹中,他的坚持与困难对他来说不算什么,他习以为常,所以他没觉得这些是关键点,所以没有被分享出来,可是这些坚持恰恰也是大多数人所欠缺的。
总结起来就是:只有你能把不喜欢的不想做的事情坚持个一两年下来,当你遇到你喜欢的事情你才能真正运用专注到优秀。否则你可能有10分的喜欢3分的执行0分的成就。
举个例子
大舅家自己种的蔬菜总是让我念念不忘,因为其口感绝对是市场上常见蔬菜不能比的。其实只是舅妈在种植的过程中,愿意花精力天然施肥,愿意花时间等待自然成熟,而不是被市场上的广告吸引XXX化肥几天可以成长几厘米……然后买来施肥,快速收获,快速换取短暂的价值,那也就没有那念念不忘的口感了!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花匠,都有自己想栽种的种子,当你不知道手里是何种子时,你至少得愿意花时间去等待手里的种子发芽开花结果后才去换个品种,而不是刚开出两片叶子时就说这个不是我想要的,我要拔掉重新种。只有把不喜欢的种出来了,你才能更虔诚地去把你喜欢的种子种好,呵护好,否则,当有一天你有喜欢的种子时,其实你没有相应的能力值去呵护它和种出果实。
知识迁移,关于感情
那个可以得到7分的人,就已经该被你列入考虑的对象,值得交往看看。这是最近小离分享时给我的一个启发,听了昂sir的课让我更坚定应该如此选择对象的一个想法。
其实在感情上,特别是大龄青年中,很多时候都是因为想得太多,做得太少,一下子都把未来五十年的状况都想完了,才去判断一个人合不合适,这样下来,几乎不合适,唯一的一个合适的人也已经是别人的人了。人生不是脚本,也不会按照脚本去走,一切充满未知,你至少应在在遇见一个7分的人就让彼此进入一个恋爱的状态,去尝试这个人到底合不合适,而不是等待一个你内心是10分的人出现后才来考虑合不合适。
大多数人对待感情,也是懵懂,因为慎重,所以不愿意游戏,总想把自己最好的那一面展现给最值得等待的那么一个人,所以左挑右选总觉得找不到自己适合的人,继而一年复一年。当下我的感观是最好的那个人是在实验室产生,而不是在教科书中体现,所以他可能是我加了多种化学反应物之后才能有一个具象的存在,而不是我仅存在我脑海中一个真空的人像。
他依旧可以是我手中的一颗种子,一开始我种的可能不喜欢,但我必须先去种了,才能知道自己究竟喜欢啥样,而不是期待着自己只种一次就可以种到最想要的那个人。没有中五百万的命就不要去做五百万的梦,做梦者至少还花钱去买了彩票,而你却一直停留在做梦中奖的状态中,虚度了这么多年……
最合适的那个人是在你的路上被你选出来的,而不是在开始的地方被你等出来!
PS:找到7分的工作去投入,找到7分的人去经营,剩下的时间会给你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