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刚刚满五岁,我从来没有和她专门深入地聊科学。我一直觉得她年龄还小,还没有能力领悟科学知识。之前在微信群里有妈妈说过自己家孩子已经开始听“科学队长”的节目了。我特别好奇那些如女儿般大的孩子怎么喜欢上听这些节目?效果如何?我家孩子会不会喜欢呢?我该怎样和一个五岁孩子聊科学?我没有答案。
每当要帮孩子打开一扇兴趣的大门,我都希望找到一把金钥匙,能用正确的方法打开这把门锁,当孩子迈进去后,就会很喜欢它。比如,孩子学英语。女儿无论走到哪里,只要感到无聊了,就会向我索要手机,打开“喜马拉雅”电台里的Mickey Mouse,Pepa Pig,Arthur,Three little pigs等音频反复听,不让她听还不愿意。比如画画,她一坐两个多小时,不画完不肯吃饭,不肯睡觉。比如听我写的儿童时诗,隔三差五就催我读一读。如果要对她打开科学这扇大门,怎么聊科学,怎么让她喜欢,或者不至于排斥,都是我首要思考的问题。
恰好看到一位群友分享了一些关于斑马鱼zebrafish的资料。我灵机一动,何不借助这些资料,做一次尝试。主题很明确,是关于zebrafish的话题。那么,谈什么内容?考虑到女儿年龄,接受知识程度有限,因此讲的内容不能太深。我把要掌握的要点罗列出来:zebrafish长的什么样?怎么长大的?喜欢吃什么?在哪里能见到它们?zebrafish是脊椎动物,理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同时输入一些英语词汇,vertebrate、invertebrate、worm、insect、embryos。
怎么谈?我没有直奔主题,而是打开了“有道词典”,输入vertebrate、invertebrate单词,点开小喇叭,听发音。平时我们阅读英文遇到吃不准的发音,我们都会这样做,孩子也要亲自点小喇叭,跟着音频读,还会问所读单词的意思。当孩子听到vertebrate、invertebrate的音频,抢着要点小喇叭,跟着读了几遍,还纠正我的发音。读完后,她果然问我,它们是什么意思。我便给她解释vertebrate是脊椎动物,invertebrate是无脊椎动物。她抬着小脑袋接着问:什么是vertebrate和invertebrate呀?我心中窃喜,导入成功了。于是,我让她摸摸我的脊梁,问她是什么感觉?她回答说,有骨头,硬硬的。我跟她说,这是脊椎。正好餐桌有一盘鱼,我拿起一块,给她看切面,让她摸鱼切面中间位置,再问她什么感觉?她笑了说:也是硬的,是不是脊椎呀。哇,她get到了。我跟她解释,在脊梁中间有硬硬的骨头,就是脊椎动物。至于无脊椎动物,我举了她最喜欢画的水母Jellyfish,先让她描述Jellyfish是什么样子的。之前看过Jellyfish的视频让她记忆深刻。她说:透明的,身体很软。我就跟她说,这是无脊椎动物。
第二步,看她是否清楚vertebrate和invertebrate区别,我向她提问:“你能举一些invertebrat的动物吗?”“毛毛虫”小家伙脱口而出。我还愣了一下,因为一时还没反应过来毛毛虫是不是无脊椎动物。她又接着说了一连串:蚂蚁、蝴蝶、蜻蜓……都答对了。她反过问我:长颈鹿、小白兔、小鸭子、老虎这些动物是不是脊椎动物呀?孩子竟然都领会,我太小觑她的领会能力了,应该早点和她讲这些科学。
第三步,引入zebrafish的话题。我说有一种鱼叫斑马鱼,是脊椎动物,你没见过。她一听“斑马”两个字,立刻想到了动物斑马,问我是不是因为鱼和斑马长得像。我给她看斑马鱼的图片,条纹有蓝色的,红色。为激发她的好奇心,我再接着问她:“你知道斑马鱼小宝宝是怎么出来的吗?”她摇摇头。我再让她看斑马鱼胚胎的图片和胚胎在显微镜下活动的视频。她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孩子,在看的过程中,观察到有一张胚胎图片是绿色的,还有一张图有线,问怎么那么像蜘蛛网呀?我想,绿色的胚胎应是为观察胚胎注入了绿色的东西。蜘蛛网的细线我猜是用来标注说明斑马鱼器官,便于读者辨识。她过会又冒出一个问题:“斑马鱼宝宝是不是从它妈妈肚子里出来的?”我想她一定是联想到之前跟她说过的小马、袋鼠等动物的胚胎都在母体内发育,给她指出来:“斑马鱼的宝宝不在鱼妈妈的肚子里,而是呆在外面,有一个像小泡泡一样的膜保护它。她看到斑马鱼胚胎有一条长长尾巴。于是又天马行空想象了,她说:“我知道斑马鱼宝宝怎么出来了,它不是从屁股出来的,是它用长尾巴戳穿泡泡,Bang……泡泡被刺穿了,就跑出来了。”我的小乖乖,你的小脑袋都想到哪去了。
最后,我们还一起将斑马鱼相关知识做成了一份小简报。这次斑马鱼主题的学习,基本完成了我设定的目标,孩子的接受能力远远超出我的想象。对怎样和孩子聊科学,也初步有了一些体验,似乎摸到了一点门道。前两天看到蜗牛了,我在想接下来怎么跟她谈这个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