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做咨询的时候,老师问我几岁了,怎么跟我闺女似的。我好像想明白了一些东西,但又不甚明了。
孩子在不安全的环境中,总会一遍一遍地各种折腾,哭着求哄、求抱抱等,而且耐心安抚一次还不够,一会儿后她又会故技重施,仿佛只有不断地满足她、安慰她,她才能够确定妈妈是爱她的,她是安全的。
我在面对某人的时候,好像也有这个模式,我总会利用生活中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去不断地进行试探,只有当他的回答跟我预想的一致时,我才会感觉我是安全的。但这种安全感只能持续一段时间,然后我又会开启下一轮试探。一旦他的回答与我的预期相左,我就会假设出很多负面的东西,比如这段婚姻里已经没有爱了等,折腾起来就更加变本加厉了。
想到这里,就很容易推己及人了,孩子每次跟我闹的时候,虽然我耐心地去哄她,但我真的很累很崩溃。同理,面对我没完没了的试探,某人也会身心俱疲吧。
有的时候,我也会忍不住冲孩子发火,明知道她只是求个抱抱,但我就是不想屈服,不想满足她,这就说明我不爱她了嘛,当然也不是,某人对我也有很多这样的时候吧。
可是,在一段婚姻里,妻子想不断证明老公的爱难道不对吗?如果没有了爱,那婚姻不很危险嘛?老师说我忽略了人性的复杂,感情的善变。
过去有爱不代表现在有爱,现在有爱不代表将来一直会爱,可能很小的一个外来因素,就能轻易改变一切。所以,婚姻有爱是不够的,不断试探对方是否还爱,并不能保障婚姻关系的稳定。
那婚姻究竟应该是怎样的呢?我还挺赞同刚看到的一个观点的:婚姻的本质是为了利益和生存。
婚姻制度的由来,最原始是因为女人生完孩子,没有办法去打猎,于是一男一女结为夫妻,丈夫打猎获取食物来满足妻子生存需要,妻子来帮助丈夫抚养后代。
或许每一段婚姻的开始都源于爱,但是要稳定下去,只有爱是不够的,更多的需要利益的捆绑以及生存的需要。
突然感觉,自己一直纠结的问题,根本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有一些放松,有一些释然,希望这段关系也能随之放松下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