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说过一句话,小时候读《西游记》,觉得不好,都是重复,三十岁之后重读,才感觉到吴老先生的伟大,而最伟大之处便是在于重复。
听了刘作家的话,我不禁心生疑惑。回想起自己读西游记,认认真真地读书,其实也就是在小学的时候,后来更多的只是看电视剧。原来读书时,到底是什么感觉,竞再也无法想起。
国庆节长假,老婆带着嘉嘉出去玩。向来不喜欢到处去凑热闹,我刚好抽出时间重读《西游记》,找一找刘作家口中的伟大到底是什么。
一读下来,才真的感受到伟大的作品之所以伟大,在于随时读都有新的感悟。一部《西游记》,小时候读的感觉和四十多岁读截然不同,小时候读时,感兴趣的全是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和金箍棒,还有大闹天宫、大战各路妖魔鬼怪的故事。小时候读,说实话,只是图个热闹好玩,没有那么多的人生经历,也就没有那么深刻的体会。
此一番重读,书中竞满满的都是自己。从书的开篇读起,天地之间一石头生出一猴子,可不就像自己稀里糊涂地来到这人世。虽说有父母,但是对于人类来说,不正是经常面对的灵魂三问吗,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随后的远渡重洋,进入名山拜师学艺,可不也是很多人几十年寒的窗苦读求学。等到大闹天宫,也就是刚入职场,棱角分明,不知道天高地厚。待到被如来压到五指山下,才认识到职场的残酷,不得不向现实低头。待到进入取经团队,更像是开启一场人生的修炼,也是在取经途中逐渐磨平棱角。
重复更多地体现在取经路上九九八十一难中。目前我还没有读完,但读已读过的章节中,结构大多相似。一上来都是师傅说一段话,指出前面山高林密,莫非有什么怪物,要求大家小心行事。紧接着就是遇到怪物,悟空看出来之后,要么是打怪的时候,被看不出真相的师傅叫停,要不就是师傅在八戒的撺掇下念紧箍咒。往往是悟空无奈地情况下,不断妥协,然后师傅被怪抓走。奇怪的是,悟空很少能打得过怪物,经常到天上去搬救兵。正好应了刘作家那句话,世上本没有怪,怪都是天上来的,不是神仙的宠物就是童子,多数怪的结局都是没有被打死,而是被主人领回去。读着读着,只觉得不正是职场中的自己,活生生的现实嘛。取经路上九九八十一难,不好比是一项项工作。每次工作开始前,总有似懂非懂的领导讲两句话,做出一番指示,现在想想,无非都是一些提高站位、压实责任、举一反三的废话,和每个章节师傅讲的话,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山高林密有怪物,要小心行事,这些话不是放到哪座山前不能用,领导讲的提高站位等等,放到哪个工作中不能用。世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话,如果有那一定是废话。工作中还必须得按领导的意图来,一旦有所违背,领导就会像师傅一样念紧箍咒。
还没有看完书,都是大家知道的结局,悟空最后成为斗战胜佛,关键的是悟空也脱掉了金箍圈。看似圆满的结局,再一联想现实,满满的都是恐惧。一个充满棱角的年轻人,经历过一番职场生涯之后,到最后的结局就是磨平棱角,被驯化,即使没有金箍圈,也不会再闹事。
经典的作品,历久弥新,相信下次重读时,又会有一番新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