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妻子一个人独自在卧室,孟子推门进去,发现她叉开两腿坐着。孟子非常生气,认为这是对自己的大不敬,于是告诉母亲要休了她。
孟母了解完情况,却对孟子说:“那是你无礼,不是媳妇无礼!踏进大门之前,要问问谁在里面;走进厅堂之前,要高声说话,告诉里面的人有人来了;走进卧室,要眼睛朝下,避免看见别人的隐私。这是规矩!你倒好,不打一声招呼就闯进卧室,还怪媳妇无礼,分明无礼的人是你!”
孟母说得句句在理,孟子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荀子说,可以说孟子战胜了自己,但还没达到睿智的程度。
孔子的弟子有若看书时恨自己打瞌睡,就用火烧灼自己的手掌,可以说有若能够自我克制,但还不能说真正喜欢看书。
有一个名叫叫觙的人,非常善于猜谜,爱动脑子,但他一听到音乐,一看到美色,思路就会被打乱,即使蚊子苍蝇的声音传到他耳朵里,也会分散他的注意力。
因此他就避开音乐和美色,远离蚊子苍蝇的声音,独自居住,静静地思考,他的思路就畅通了。
觙避开耳朵、眼睛所喜欢的音乐和美色,远离蚊子苍蝇的声音,够小心戒惧了,但还不可以说达到了精妙的境界。
总之,觙、孟子和有若都没有达到精妙的境界,只有至人才能达到精妙境界,至人不需要刻意自胜、自忍和自危。
那些对道理解不纯粹的人,他们的光彩是表面的,只有那些真正内心清明的人,才能从心灵深处散发出道的光芒。
圣人即使随心所欲,尽得其情,他裁制一切仍然是合乎道理的,哪里需要刻意自胜、自忍和自危?
仁者奉行道,不是刻意的;圣人奉行道,不需要自我克服。仁者思索道时,内心恭敬慎重;圣人思索道时,乐在其中。这才是治心之道。
荀子在劝学篇中就引用《诗经》里的诗句说:“嗟尔君子,无恒安息,靖共尔位,好是正直,神之听之,介尔景福。”神莫大于化道。
你们这些号称君子的人啊,不要总是贪图安逸,好好履行你们的职责,要从内心里喜欢先王之道,把它看作神一样的存在,并遵从它,那就是你们最大的福气。”做人最高的境界就是将圣王之道内化于心。
正如孔子所言:“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才是最高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