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
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首词气质很独特。
“并刀”是指并州(今江西太原)出产的剪刀,以锋利闻名。杜甫有一句诗曰:“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以此来形容一幅画的逼真。所以这把快刀,曾出现在各种诗词里,用来剪江水,剪哀愁,剪春思秋怨。
在这里,虽然只是普通地用来削橙子,但周邦彦形容为“并刀如水”。初看似乎不可思议,哪有用水来形容一把剪刀的?但细细想一下呢?昏暗夜里,烛火照耀下,锋利的刀锋被光一照,瞬间一闪晶亮划过眼前,迅疾又顺滑,像不像一线水流?
真是佩服他的想象力和文字功力。
然后用“吴盐胜雪”去形容白嫩的手,因为后面有“纤手破新橙”嘛,是说美人细白的手在剥橙子。吴盐指那时江淮一带出产的盐,特别细腻洁白。这里不直接说纤手胜吴盐,或纤手胜雪,而是选用了那样隐晦曲折的方式。这恰恰十分贴合整首词给人的感觉,就是既柔软又暧昧。
且看后面一句,“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十足一副耳鬓厮磨场景。精致华丽的帷幔里(应该指床上的帷幔)开始慢慢热起来,兽形香炉里不断升起青烟。两个人相对而坐。
简直有点情色感好嘛!
“调笙”在网上大部分的解释里是吹笙的意思。但我总觉得怪怪的,一来深更半夜的吹笙也不太合适,况且下一段里有“低声问”,说明晚上很安静,连说话都很小声。这样的情况下还吹笙?二来,两个人对坐吹笙,雅则雅矣,但和整体那种暧昧缠腻的调调不太相符。
所以我更倾向于(完全没有理论依据哦)把“调”理解为调试的调([tiáo]),就是在吹笙之前进行调试。两个人在“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的房间里一起调音……这感觉才对~
第二段就更暧昧了。
一定是那个男的要走了,女的于是“低声问”,都已三更了,今晚你要在哪里?一般这样的问话一定是不会发生在夫妻之间啦。所以两人不是秘密情人,就是风月场交情。“谁行”里的“行”应该念háng,营业的地方。
美人也许有些责怪地说,这么晚了,你还要去哪里?外面地上霜重,马蹄容易打滑,路上都没什么人呢。你不如就别走了吧。
想留,又不直接说,而是借天晚路滑让对方别走。这样的心态,恐怕也只有风月女子或者小三才有吧!
“马滑霜浓”写得很特别。感觉词用得很重很浓丽,却又相当地道、一点也不夸张。
现在再回头看一些用词,“并刀如水”,“锦幄初温”,“低声问”,“马滑霜浓”,才意识到,它们全部是在精心制造一场温柔又隐晦的气氛。
写男女调情的词,香艳者占多数,少数俗不可耐,简直辣眼睛。但这首《少年游》里,不着一个艳字,写就一番私密、暧昧(甚至有一点真纯)的情感,也是真心令人赞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