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我不是个拿起什么书都能读的人。对书,我有一种偏执的选择。
这种固执说不上好坏,就像你爱吃青菜,我喜吃萝卜;你乐于呆在家,我热衷出去旅行一样。
其实一个人找到自己最喜爱的作家,是知识发展上最重要的事情。读自己喜欢的书是快乐的事,否则苦不堪言,更谈不上收获。
有个朋友向我推荐某位作家的书,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情买了两本。几个月过去了,我硬是一篇都读不下去。它被我扔在了书房的角落里,苦巴巴的不受待见。
读书是很私人的事。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即使同一人读同一本书,在不同的阶段也有不同的收获。“合口味”的书能让人爱不释手,百读不厌。某些经典名著就有这样的魅力。
于我而言,余秋雨的书就是经典。
他的书我基本都看过。尤其是《文化苦旅》里的散文,读许多遍,仍觉不够,还反复地听博客朗读。让我如此着迷的,目前就只有他的散文了。
这本《文化苦旅》是余秋雨20多年前所写,记录了他对中华文化的苦苦思索与追寻。曾经的热销使它成了当时罕见的文化热点。
据说此书的盗版数量至少是正版的18倍。那我之前看的未必是它的真身。
这本书可看成余秋雨的散文精选。这样精选本至少已经出版过30几种了。这次有所不同,全书由他本人编选而成。
他说要用自编的一本新版来宣布它们全部非法,感觉挺好玩。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这书受欢迎的程度,它的作者余秋雨则是在朱自清和钱钟书之后,出现的杰出散文家。
这样一代文士的气节和傲气,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修养,让我由衷地折服和尊重。
《文化苦旅》通过山水风物,寻求文化灵魂和人的生活真谛,探索中华文化的汗青命运和文人的人格尊严。
作者运用自己深厚的文学和历史功底,丰富的文化感悟力和艺术体现力写下的这些文章,揭示了我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且为现代散文提供了极新的范例。
这位让无数人仰望的学者,所写的书是许多家庭三代人共同的话题,值得时间和文字在一个个庭院里厮磨。
这是文化存在的最温暖方式。我用这方式消磨了许多春秋。无论看书写文,为人处世,生命价值的认识等,对我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余秋雨还用行动告诉我们,去寻找远方的自己,开创圈外的生命。
他决绝地辞去高校校长,各种行政领导职务,孤身投入旷野。由于辞得干净,他走得很远很远。
他无畏孤独,不惧从零开始,去做比传媒更重要的事。在国内或世界各地考察古文明遗址、废墟、墓地等,整理撰写文章,留给世间一篇篇具有厚重历史感的著作……他在远方找到了更高,更好,更有份量的自己。
我由衷地佩服这种勇气和智慧。
是的,为了生存,我无法和余秋雨那样辞去工作,走得很远。但我一样可以设定职业外的起点,走出现有的各种圈子,去发现不一样的自己。
熟悉我的朋友该知道,我已经迈开了步伐,去旅行,学习摄影,沉醉在自己 喜爱的文字当中,让选择、探寻、猜测、想象都生气勃勃。
夜深了,我合上这本书卷,驻足于窗前。望着窗外灯火如繁星的闪烁,没有车流的公路透亮刷白,四周寂静得只闻虫儿欢鸣的声音。它们似乎又在提醒我,走出去,圈外有个更精彩的生命。
走吧,去寻找时间和空间的远方,让陌生的山河迎面而来,再慢慢退去。让脚步不再迟疑,让笔端不再空泛,让思绪围绕大地和苍生展开。
如秋雨所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没有两者。路,就是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