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之要,首在得人;知事识人,重在考核。干部考核发挥着指挥棒、风向标、助推器的作用,是干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实绩考核更是反映领导干部在一定时期内创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劳动成果,是干部德才素质的物化表现,也是使用干部的基本依据。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这给我们开展知事识人、抓好干部考核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党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组织部门要切实发挥实绩考核“定盘星”“晴雨表”“度量衡”优势,让干部管理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锚定实绩考核“定盘星”,优胜劣汰定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对于干部考核工作而言,必须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下,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始终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必须提升考核能力,持续改进考察材料的“文风”,不仅要采用概括式的定性评价,更要用事例、数字等进行印证,生动还原干部应急处突能力、创新意识、领导艺术等,放大优势特长、对焦细枝末节,让每一句评价都有依据、有出处,让每一次考核都有内容、有效果,真正做到“见字如面”,全方位考准考实干部。同时,干部考核要树牢实干导向,用好用活考核方式,细化要点,合理赋分,让事实说话,具象化考核内容,做到可衡量、可评价、可检验,以“优胜劣汰”的主基调不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重振干事创业“精气神”。
用好实绩考核“晴雨表”,群众评价放心头。总书记指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说到底就是要忠实实践党的宗旨,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政绩好坏的最终评价者是人民。一个干部的实绩,既不是靠上级“封”出来的,也不是靠自己“吹”出来的,干部素质的高低、工作的好坏、成绩的大小,群众最有发言权。可以这样说,广大群众的社会公论就是识别干部的“X”光。因此,考察干部实绩,要把群众公论作为甄别真假实绩的有效途径。考核内容的设置需回应群众诉求,整体要看干部的“辛苦指数”是否提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既要着眼于长远发展,也要关注群众的现实需求,切实用好群众“满意度”这把标尺。考核过程应重视民众参与,有参与才有信任,才能压实责任,才能更有依据地对干部工作能力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遏制一些干部敷衍塞责、尸位素餐的情况,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考核结果需赢得群众认同,要摈弃“考核黑箱”模式,搭建公开的考核公示平台,释放干部考核的乘数效,从而发挥群众的激励监督作用,坚决破除“等靠要”“慵懒散”“做虚功”的消极思想,化压力为动力倒逼干部比学超赶、真抓实干。
把好实绩考核“度量衡”,急难险重显担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管好干部要“管好关键人、管到关键处、管住关键事、管在关键时”。干部考核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全方面多层次了解熟悉干部,常态化近距离考察识别干部,既看当前、也看平时,既看显绩、也看潜绩,既看定性、也看定量。要丰富干部考核的方式方法,对不同种类的考核要执两用中,不搞千篇一律,让考核结果有据可依,让干部影像清晰精准。实行分级分类考核,注重设置区分梯度,针对不同岗位、不同工作设置相应赋分标准,对同一类型干部用同一把尺进行比较,使考核更具科学性、合理性,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脱颖而出。做好考核结果运用的“后半篇文章”,坚持奖优罚劣,让有为者“有位”“出彩”,让无为者“让位”“出局”,对考核一贯优秀的干部予以鼓励、优先提拔,营造奋勇争先、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坚持系统观念,在实战实练第一线、急难险重最前沿考核干部,在“听其言、观其行、察其表、析其里”中果断“试金”,考准考实“全周期”工作实绩和“全方位”工作作风,确保做到内容实、测评准、评价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