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当过兵的人都有军旅情怀,我也不例外。在我退役后,我最想写得是我那些军校岁月,虽然几次想动笔,却几次不知从何写起。
今天,我就顺着自己的心,慢慢捋一下那段年少青葱又充满激情的岁月。
1999年的8月底,我依稀记得天还很热,我父亲和我坐绿皮火车来到了郑州,准备军校报道。
我们从潍坊火车站现场买票,没有坐票,当时想着能有票能上车就非常满意了。在那样的一个下午,我记得车站那旧旧的模样,记得那里高台下不怕人的七八只大老鼠,也记得行色匆匆的摩肩接踵的行人。
上车别走特色,因为人太多,车门被挤的水泄不通,因为停车时间有限,爸从窗子里跳上车,再把我从车窗里拽进去。那个空间太密闭了,人也太多了,我有些喘不上气,感觉空气里都挤满了人群。
那个火车从潍坊到郑州需要走10个小时,我和爸爸也没吃饭,就这样站在人挤人的过道里,那个过道还有各种各样的行李,插空站上人,空间完全不浪费。
我不知道要站多久,也并没有觉得难受得受不了,直到五个小时后,有人下车,空出一个座位来,爸让我去坐下。
从车上买了两桶方便面和一大桶可乐,我记得方便面的价格是10元一桶,在1999年,这个价格在我看来就是天价。
但我没有拒绝让爸爸买,因为实在是太饿了,也因为想起妈妈那句“穷家富路”。
车就这么晃晃荡荡地前行,也不知晚上几点了,我困得睁不开眼了,我记得爸爸把我的头扶在他宽阔的肩膀上。我其实还有些不适应,因为一般也不离着爸爸这么近。
爸爸一直是一位好父亲,话不多,却很有威严,我们对他也充满无尽的信任与依靠。然而,让我离着爸爸这么近,还真有些不自在。
第二天上午8点多,火车终于到站了。那真是一段漫长的旅行。好在我不觉得疲乏,因为对外面世界的好奇与期待战胜了一切。
我大伯当时在新乡当兵,他派来司机来接我们先去新乡住几天。那次在大伯的车上,我的感受并不好。
因为司机带了他的女朋友一起来郑州,顺便让女朋友购物。这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多一个人坐车。
但全程一个半小时的路程,司机和他女朋友如后车里没别人一样,聊得热火朝天。他女朋友以为我们在后座睡着了,还拿出各种零食吃得咔咔响。
说实话,我感觉那么密闭的车的环境,这样的人与人的相处不够礼貌,我心里有一丝不悦,也说不出为什么,就是感觉被冷落了。
这是我出家门后,第一次接触的外面的人,给我感觉不好,没有人情味的感觉。
此后,外面世界的大门才一扇扇地向我打开,我在郑州这个中原大地,也开始了为期三年的军校生活。
这里是我军旅生涯的起点,是我脱离父母开始个人成长的第一站,所以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