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霜秋秋已尽。烘林败叶红相映。惟有东篱黄菊盛。遗金粉。人家帘幕重阳近。
晓日阴阴晴未定。授衣时节轻寒嫩。新雁一声风又劲。云欲凝。雁来应有吾乡信。
————欧阳修,《渔家傲》
~1~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昨天在超市遇到孟姐,我不是正诡异地为孩子们过万圣节做准备吗,随口就问她今天你过节了吗?孟姐愣了一下,应道:“啊?是啊,也该过节了。”我随即反应过来,孟姐说的是重阳节,超市广播里不是正在循环播放为庆祝重阳节60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户口本等有效证件可以免费领取什么什么。哎呀,真是的,太尴尬啦。
在《易经》中,阴爻(yao)题为六,阳爻题为九。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月并阳,故曰重阳,又名重九。重阳节历史源远流长,唐朝时期就已经被正式定为节日,全民同庆。重阳佳节,有登高赏菊风俗。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不第后赋菊》)张艺谋导演的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重笔彰显了皇室重阳节庆典礼俗,相信大家都不会忘记荧幕上那震撼视觉的遍地菊花。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学这首古诗的时候,山东感觉还是一个很遥远的概念,谁曾料到我如今竞已经安然落户于山东了呢。
~2~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古时候,重阳节这一天人们通常会祭祀,庆祝丰收祈求来福。而今,重阳节更多的意义在于这个节日成了老人的节日,因为农历九月九日,九九重阳,谐音久久,有祝福老人长寿健康的心愿,这一天如今也成了老人们的法定节日,提倡全民尊老敬老爱老助老。
几年前,建设新农村,家乡的各项福利制度也日趋健全。每年重阳节,父母都能收到村里老年协会发送的节日礼物。最初可能是几条毛巾,或者一个茶杯,或者一个暖瓶。后来,开始发红包,五十,一百。再后来,每到重阳节,组织老人们免费健康查体。咱们农民,也开始有了庆祝老人节的福利和活动。
以前,每每母亲在电话里说起重阳节村里又送了什么礼物的时候,总是不愿意接受父母已经步入老人群体庆祝重阳节的现实,而今,只能感慨,岁月不待人,逝者如斯夫。母亲大人已经作古,父亲大人已近耄耋之年。
~3~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然而我是最最不孝的,十八岁上下就离开父母远游,求学,工作,成家,越走越远,再也没有回头。
不是不知道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不是不懂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孝亲之心从不曾忘记。然而,总以为父母身康体健,总以为来日方长,总想再努力变得更优秀以期更好地孝顺父母,给父母更好的生活。于是,一年,两年,好几年,都不能回家一趟。直到母亲生病也不以为然,可能不愿意承认父母年岁已高,也不愿意往不好的方向想,所以当噩耗传来猝不及防,悔恨终生。
然而,来不及做的就再也没法做到了,就像打个电话这样小小的心愿,常常会像蝴蝶扑闪着翅膀在心头飞,然而,再也打不出去了。
~4~
子孝父心宽
前几天,父亲打来电话,告诉我收到了我给他买的核桃和蜂蜜。从电话里可以听出来,他的周围还有旁人在,而父亲的声音比平常格外响亮,他一再重申:不要再给我买这些东西了,不要给我买衣服了,我需要什么都会告诉你的,别乱花钱。我在这边偷偷地乐了。
我们给父母用的一点点小心思,花的微不足道的一点点钱,送给父母的又何止是那点吃的穿的,更多的是他们感受到了儿女的心意,他们有了在人群中引以为豪的子女孝顺的资本。
子孝父心宽。孝顺父母亲人,要及时趁早。
祝福天下老人们,身体健康,福泽绵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