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晚读《见识》,感觉状态更加投入了,对书中的观点的理解和记忆要比昨天更加深刻。也许是书的内容吸引到了我,也许是今天的状态不错,杂念少了,也就能够做到心无旁骛和专注了吧。
吴军的“先让父母成熟起来”这一观点,颇觉感慨。小时候,我们以为父母是天,父母说的很多话我们都言听计从。慢慢长大之后,随着学识增长和阅历丰富,对父母的一些观念开始质疑,继而是抗衡,代沟也就越来越深。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也是孩子的启蒙老师。但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父母的父母教过他们什么,他们也会在下一代身上不自觉重演着他们父母的一些教养方式。然而时代不同了,日新月异的变化逼迫着每一个人去适应社会的发展,去接受新事物,倘若不能或者拒绝,就要与世界的大舞台格格不入,也便意味着落伍。
我们的父母如果一直保持着他们那个成长起来的农耕文明时代的思想,去教育自己的下一代,那样肯定是有很大的局限性。所以,为人父母,甚至是生活在现代商业文明时代的我们,也要以豁达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保持着前行的速度,才有可能让自己不断成长成熟。
与其说是先让父母成熟起来,不如说是现在商业文明的孩子带着父母一起成长,共同学习,这样我们和父母之间的思维方式才会有所契合。
吴军说“不选择反而获得幸福。当有更多选择时,我们会过得更幸福,但事实并非如此。”
现代的我们经常出现选择困难症,不论是物质还是其他的一些工作机会,人类喜新厌旧和欲望膨胀的本质不断地恣意生长,欲壑难填,所以大多数人很难专一又持之以恒地只做出一种选择。
如此带来的结果就是人们更容易把经历用在抉择上,试图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却也因此浪费了很多时间和其他可能,选择过程不仅消耗了很多能量,也错失了许多可能。
我们把太多的精力花在了选择上,而不是经营上,导致难以精进。或许少些选择,会更加聚焦,也会让我们更幸福、更成功。
所以,尽量让自己保持一种长久的坚持力,降低选择的成本,心态简单点,心理的负荷也会轻一些,相信幸福也会因为知足而多一些。
大多数人总是把眼界放到目光所及之处,却很少跳出固有的思维圈子换种方式做出改变,就导致容易陷入止步不前的死循环中。
就像王妈妈对待三个女儿的思维方式一样,她认为大女儿初中毕业后打工每个月可以从她2000多元的工资里给自己一部分零花钱,等另外两个女儿初中毕业后也去做同样的工作后也可以给她一份,这样她就有了三份收入。可是等二女儿初中毕业后,王妈妈有了两份收入,但她的日子仍然过得紧巴巴的。直到她的大女儿告诉王妈妈要让小女儿去读书,这样才能改变命运。
幸好王妈妈接受了大女儿的建议,让小女儿读了高中,又考上了一个专科院校,尽管小女儿可能努力一辈子也赶不上某老板的高度,但最起码有了一个相对良好的开端,不用再靠卖体力维持生计。
王妈妈的这种生活思维方式就是在捡芝麻丢西瓜。
其实,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种种行为。这让我想起前不久遇到的一件事。一位大姐听说离家几公里的超市的大米要比家门口的便宜一块钱,于是她托人照看孩子,大清早骑着电动车去买大米,由于那个超市在搞促销,排队的人很多,等她买完两袋回来已经接近中午了。大姐节省了这两元钱,但单从时间成本加上电动车耗电等其他损耗,她失去的可能远不止这两块钱吧。
吴军说:这些人的问题不仅在时间利用的非常没有效率,更糟糕的是他们渐渐习惯于非常低层次的追求。人一旦心志变得非常低,就很难提升自己,让自己走到越来越高的层次上。
糟糕的思维方式和衡量价值的标准决定不了人不幸的命运。
所以,我们要学会跳出现在的舒适圈,学会练就捡西瓜的本领,即使现在还不能,但耐得住寂寞,有意识的培养,提升自己格局和视野,才能有机会脱颖而出,哪怕是改变现在的状况也是一种收获和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