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们还不会表达,但可以区分和谁在一起玩更开心。长大后,我们终于学会了表达,也可以分辨出和谁在一起相处更合得来。
想来,大同小异而已。小时候的感受和长大后的表达的内容实则相同的。
有一天,某个瞬间,忽然想到关于合得来与合不来的另一种表达——比如家里的一些摆件,有些需要摆在一起才可以呈现出整体的美感;有些则不同,一定要分开摆设才可以各自展示各自的精致。
前者有关联,相互影响。后者不相关,却也各自欢喜。
小时候,偶尔家里来几个小朋友,会很开心。目的也很简单——可以一起玩儿。但在一阵子疯玩之后,总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是,几近冷漠的相送,另一种则是真挚地挽留。
这一切的表达都是出于我们内心的本能,那个时候,我们总是能够准确而真切地表达喜欢与讨厌,想念与不想见。
长大以后,结识了更多的人,原以为我们早已学会了沟通与表达,却发现有太多时候不想表达。也因此体会到了和谁能合得来,和谁合不来。
在刚一开始感受这些的时候是带些傲慢与偏见的。甚至很长时间都是这样。总会有那种你以为你是谁,你以为我是谁的表情,好像只要与自己合不来的就都是敌人,反正就是各种看不上,不喜欢。
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会慢慢学会了沉淀。曾经的那些傲慢与偏见会渐渐褪去或再也不见。
仿佛在突然的某一天就发生了改变,也因此学会了接受与淡然。是真的接受,也是真的淡然。
合得来可能最好,合不来或许也没有什么不好。换一种说法,和谁都合得来肯定不好,和谁都合不来也一定不好。
常常听说某个乐队解散,又常常看见某个乐队里的某个人单飞,当然,我们通常会用合得来与合不来去谈论与分析他们。或许我们说得对,但一定是不完全正确的。
我想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一定感受到在一起已经没有那么舒服了,或者说像几个摆件一样,不适合再摆在一起,他们有了更多的审美,更深刻的理念。
或者,再在一起,他们看不到各自的光亮。分开,才可以各自欢喜,并照耀四方。
合得来与合不来都很平常,从合得来到合不来,或从合不来到合得来也都很正常。生而为人,我们谁不是一边心生希望,又一边穿越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