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程之前我有去思考如果面临了复杂项目,我会如何去做,拆解是我首先想到的,但是听完老师的课程,我意识到仅将任务拆解是远远不够的。
复杂项目的表象就是事情多而杂;多部门参与而且存在利益冲突;人际关系复杂且明线暗线交织;人力、时间、金钱成本等资源不足;没有成功经验;计划赶不上变化快。而面对一系列复杂多变的人事物,老师教给我们的思维方式是将表面的繁杂先进行梳理。
把所有的表面现象进行梳理和归纳,本质上是三个问题:
1, 人际冲突,
2, 节凑冲突,
3, 资源冲突。
但凡问题,都有结构。
在面对资源冲突的时候,我们要能看清资源的本质:资源是个相对的概念,资源不足是个永恒的状态。在资源不足的时候我们就要以有限的资源先去做最重要,最能出成果,影响辐射最广的事情。老师介绍了在做事物优先级排序的时候,可以用到CARVER的模型:
重要性criticality,指的是某件事可以让项目取得大步进展。
易接近性Accessibility,指事情可以马上去做马上出效果,而不是前面还有很多要先完成的事情。
回报性Return 成本低回报高的事情先做
完成性Vulnerability 指事情用很少的资源就可以完成
影响Effect 指影响范围比较大的事情可以优先做
具体性Recognizaility 具体可执行且路径明确的事情先做
有时,我们最终决定要做的事不一定具备以上所有的特征,但是如果能够满足1-2点,那肯定是值得我们先去做的事情了。
我以前做事的优先级是简单的熟练的先做,复杂的难的后做,排序只有这样一个错误的维度,在复杂项目中无法胜任也就不奇怪了。
对于这个思维模型的逆向思维,我们决定做的事情也应该去思考怎样能让它最出成果怎么能够影响更大。
在面对节奏冲突时,需要提高灵活性。灵活性的本质是首先承认变化时刻会发生,所以心态上要接受变化。其次保持灵活性要将系统要素拆解:人,资源和能力。
对于人,全面彻底又深度的沟通,沟通的越多,价值越能显现。越是诉诸利益,越能推动他人,尤其是重要的人,也越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目标达成。
资源拆解,可以分为内外,我们要清楚我们自己有资源吗?有什么样的资源?在哪里?公司外谁有?在哪里?这样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成为选项。
能力拆解,可以分为自己和他人,由于我们自己能力的限制,可能无法达成目标,但是我们可以请教别人,或者请别人帮忙。
面对人际冲突时,我们需要提高协作性。在复杂项目中,与他人相处的本质是合作,我们需要转换思维方式,也就是以自我为中心改变成合作共赢。提高协作性,要先了解他人的目标,动机,个性和价值观。有冲突的时候要察觉情绪,从情绪中跳出来,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
也就是在人的系统中,摒弃以自我为中心,使各方共赢。
在本次课程中,我收获最大的地方在于老师面对复杂事物时的思维方式。分类、归纳将事物梳理清晰化,然后用结构化的思维将问题各个击破。这是对于复杂事物,而对于非复杂事物,老师教给我们的思维模型在解决问题时都很好用,比如事物优先级的排列;用利益推动他人,而非理性或者情绪;人际关系中的合作共赢。
给自己做计划:虽然自己的工作复杂度并不高,但是工作的优先级排序应该变成一个潜意识的动作,在这之前需要反复去做,明确目标,用CARVER的模型为自己的工作进行优先级排序,为期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