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敲下标题意味着写作已经开始,经常看到公众号的推文,“通过公众号写作,实现月入过万”诸如此类的宣传,宣传很热闹,但真正能享受到头部红利的是少数,在我们不能得到经济利益的时候,写作还能带给我们什么?
毫无疑问,我们会说话,我们就能写出完整的句子,完整的段落,我们就已经从肢体动作上完成了写作这件事。然而写作并非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诉诸笔端的文字有着远超说话的深度和广度,在一笔一划的书写中,在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敲击中,我们的大脑在高度运转,在飞速的搜索我们能用到的信息,在飞速的思考前后逻辑的连贯。思维的整合如同河流冲刷河道,当地理条件改变,河道悄无声息的冲刷出新河道,旧河道渐渐干涸,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在这日复一日的锤炼整合中更新精进,也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破圈”
偶尔见到咖啡厅、肯德基、火车上也有人抱着电脑敲文字,喧闹的背景似乎在那个专注的人眼中只是二维的静止画面。当进入写作状态,我们也会不知不觉的专注其中,整个人都沉静下来。静能生慧,心理学家们常说冥想会提升我们的专注力、自控力和记忆力,写作也能。
写作和读书是不可分割的孪生兄弟,写作就是让读书内化最好的途径,教是最好的学,当没有学生的时候,通过写作来分享自己的所学所思所想,便是让知识内化最好的途径。
那写完以后呢?人类的社会属性决定了我们希望交流,希望得到认可。当然,我们写作完也希望有读者,可是谁来看呢?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成功人士,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什么大家要查看我们的分享,来讨论我们的观点,喜欢我们的文章呢?
其一,这里有一个概念“幸存者偏差”,也就是从小概率事件的结果出发得出的结论,人们经常只能看到经过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处在好学校的大学生会认为身边的人都是大学生,就觉得自己很普通,但其实中国的本科比例不到10%。同样的,我们认为我们群里都在写作,自己的观点浅薄无知,但也许也会有许多人会认为我们的观点振聋发聩。所以敢于写作,敢于分享,是做好写作这件事的第一步。
其二,当我们的认知程度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的文章同样会受到关注。一如覃杰的公开课,我们都会愿意听。因为我们都认可他在写作这件事上的成就,认可他拥有一套自己成功的心学,认可他一定会带给我们一些干货、一些启发,这是经年累月写作带给他的,同样我们也能收获到的。
那写作那么好,为什么许多人都不做呢?因为太难,也因为太容易。会说话就会写作,然而会写作却不一定代表着在写作这件事上能做的漂亮,能做到极致。
覃杰早上分享他的写作是“写我所做,做我所写”,简简单单八个字涵盖的早已不是写作这件简单的小事,折射出许多珍贵的品质,敢于写出所作所为,是因为认可自己未辜负时光,坦然、开阔,高度自信。“做我所写”,有计划,有执行,来自于庸常上生活的点滴自律,更是一种“君子重诺”的人生担当。
写作是件小事,却是能撬动人生的杠杆,所需要赋予的力量是耐心、恒心和上进心。为什么而写作,现阶段而言,想要改变,想要撬动人生,想要在更多的问题上拥有洞察力,想要拥有自己选择权的人生。能够在一件持续有收益的小事上坚持,一如定投一样享受时间复利,简直是一件太酷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