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共同生活、交往、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互助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因此”幼儿交往的对象不仅仅是同班的同伴、教师和家长,更应该突破自己狭小的交际圈,尝试与更多的人交往。作为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天生就有作为幼儿园哥哥姐姐的自豪感,如何引导大班孩子与中班、小班的弟弟妹妹交往呢?我们首先要提供大班孩子与中班、小班孩子人际互助交往和共同生活的机会和条件,因此本园将尝试混龄活动--无班届自主游戏活动,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引导大班幼儿从感受和弟弟妹妹一起游戏的快乐。学习如何让与比自己小的同伴交往,在游戏、生活中学习关心、照顾他人,体验帮助比自己小的同龄人的快乐和自豪感、以及责任感。
在上周2017年12月1号的自主游戏中,我观察到作为一个大姐姐在活动中是如何尽心尽力寻找照顾小妹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事情的经过:首先这位大姐姐在一起玩的过程中发现了和她一起玩耍的妹妹不见了,顿时慌神起身去寻找妹妹。
接下来我们将会看见大姐姐着急外出教室去寻找妹妹的画面。紧接着发现妹妹突然冲进教室。姐姐一脸严肃并紧张的问妹妹:你去哪里了?明显感觉到姐姐急促的语气和担心的表情。
接着出现了突发事件:妹妹哭诉说想妈妈了(妈妈今天在园是助教)突发奔跑往外。这时候姐姐相当着急,马上拔腿追上,在后面大喊:你去哪里?
刚好在转角处遇到了前来助教的家长,经过助教家长一番安慰劝说,妹妹回到了教室。这时候同班的大班同学关心问到:找到没有?她怎么了?姐姐满脸担心的说:她说想妈妈了,怎么办?
于是旁边的同班开始给姐姐出主意说:去安慰她一下吧,叫她别哭。于是两个姐姐在商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的。从活动中能够看到孩子心理明显的变化:从惊慌到冷静寻找再到恼火问责,然后到惊恐再丢失最后到寻求帮助解决问题。同时在活动中也看到了妹妹相对比较自由(非常符合小班孩子对规则意识还比较薄弱的环节)也看到了妹妹发现自己作为小妹妹还是应该配合姐姐,无形中暗暗认同了姐姐对自己的不满情绪,认识到了自己的不对。(没有告知姐姐私自外出)
可以看出现在大多是独生子女,每个孩子都很有自己的个性,在幼儿园虽然可以与同龄人之间相互商量、讨论、合作,但是许多孩子都存在不愿意和比自己小的孩子一起玩的现象。幼儿园开展丰富多彩、循序渐进的大带小活动,让幼儿充分与弟弟妹妹们接触,体验一起游戏的乐趣和作为哥哥姐姐的自豪感。更重要的是如何处理突发事件,以及充分锻炼孩子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的处理方式方法,从而增强了孩子的社交活动能力,懂得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本园创设以大带小活动,协调同伴友好关系,有效遏制独生子女自私、任性、依赖性强、独立性差、交往能力低等不良心理的产生,让幼儿体验到责任感带来的快乐,提升幼儿责任意识。特别是在大班开展“我是好哥哥,我是好姐姐”活动,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是好哥哥,好姐姐, 应该照顾帮助弟弟妹妹,由此感受自己的责任,同时也体验到关心他人的愉悦感。
同时也看到小的孩子能从大孩子的活动中获得灵感和榜样,学会与人相处,经验中知道等待、轮流、不打扰他人,遵守规则,学会许多成人无法用“语言”传授给他的东西。小孩子会潜移默化地跟着大孩子学会许多知识和本领,大孩子会在与小孩子的交往中学会关心、帮助、宽容、谦让等品质。真正的做到让每一个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提高。
总的来说:在大手牵小手的活动,大班的孩子和小班的孩子都会各自收获着不同年龄的快乐和知识。相信这会对孩子们以后的人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