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坑,那就是小时候缺乏的东西。长大以后,我们会穷其一生在追逐那些儿时缺乏的东西,但很多人的这个坑是很难填上的。有的人即使填上了坑,也会做出来很多让别人感觉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的奶奶是三零后,应该经历过很多。比如饥荒,颠沛流离。我不知道她具体经历过什么,但我知道的是,她肯定缺乏过食物,或者说因为食物而引起很多不快。现在我的奶奶会藏食物到大家一般不会放食物的地方,比如放日常用品的抽屉里,比如茶几下面一些不为人知的小角落。
另一个三零后是我的外婆,我记得小的时候,外婆会告诉我,去别人家的时候,一定不要透露出对食物的贪婪和欲望。比方别人给你盛饭时,你一定要说少一些、少一些。
我的母亲是一个六零后,她小的时候应该是比较缺乏日用品的。因为当时国家整体的大环境是供应制度,加上我的母亲是家里面的次女,不像长女那样受欢迎,又不像弟弟那样被宠,所以我推断她小时候应该缺乏很多日用品,比如衣服,比如想要的化妆品。她成家之后,会囤积很多东西在柜子里,比如一些她并不穿的衣服,再比如毛巾,香皂,就像是要随时会发生战争,物资缺乏一样。
我是一个80后,并不缺乏食物或者日用品,但是我们这一代人由于生活在改革开放之后,大家对于金钱的追逐,是坦诚的。而我的家人思维比较传统,他们认为,找一个稳定的工作,单位给多少钱都慢慢攒着,存到银行就很好。我从小就属于没什么钱,也没什么钱的概念。我记得我十几岁的时候,大概在上高中之前,口袋里基本是空空的。直到高中之后,我爷爷每天会给我五块钱。从那时候起我才明白,人应该有钱,应该懂得怎样管理金钱,也就是理财。但我上大学之后也只是关注于学业,并没有想着赚钱,最多拿些奖学金去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所以我青少年时代相对同龄人而言,不算富有。没有很多大品牌的衣服,也没有买过奢侈品,手机也买的也是一般的。于是我对投资、理财有很大的兴趣。有一段时间我迷恋上了一切与k线图有关的东西,比如,白天会看股票,后来就开始看期货,再后来股票和期货已经不能满足我了,就开始晚上看外汇。虽然现在还是没有赚到什么钱。
我的家人对我管束严格,所以我是一个公认的乖乖女,少年时,我对于人生的很多重大选择并没有自主权。于是后来反而成了一个很有自己思想和主见的人。
金钱与自由应该就是我内心的坑儿。
我们即使拥有了小时候所没有的东西,填上了小时候的那个坑儿,但依然会不停的在追逐,想要更多、更多。
除非有一天有意识地想把这个坑填上,或者这个坑已填上,我们有了足够的安全感,人生才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像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一样,开始寻求更高层次的东西,比如自我实现。然后成为一个更广阔的人,成为内外皆富足、丰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