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用过现金了?你出门会带一些现金吗?现在买东西,大到超市商场,小到流动摊贩,都可以用微信或者支付宝来支付。网络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中的现金使用越来越少,更多地依赖于手机支付。
在疫情之前,我还有准备零钱出门的习惯,在门口柜子上总放些零钱给儿子老公备着,万一儿子出门坐个车或要买包纸巾矿泉水,零钱方便自己,也方便商家。渐渐地,柜子上放的零钱没人动了,这零钱只有我买菜有用了,超市也推广自助付款了,早餐店老板不收现金了,对双方来说,更方便更卫生了,零钱传染病毒的机会了。
那时的我还会在随身小包放一把硬币,以防万一。疫情过后,我晚上出门坐公交车了,省钱又方便,刚开始我还投币,几天下来,觉得自己OUT了,投币的人好像都是不怎么出门的人,经常出门的老人都持有老年证。平时我都用微信支付宝购物了,出门还投硬币?自从用支付宝扫出行码后,我出门渐渐忘了带硬币。
直到前天晚上的突发情况,我觉得带现金零钱的习惯还不能丢。
1.防止自己遇上突发情况
前天晚上练完瑜伽,我与往常一样,走到最近的公交站等车回家,远亏的看到公交车缓缓过来,我就提前打开支付宝,点公交出行码,但一片空白,我第一感觉,这手机快5年了,内存卡了,赶紧关机重启,但还是空白,公交车到了眼前,我只能先上车。
此时此刻我希望开车的是我老同学,但运气没这么好,我只好对不认识的司机说我手机有问题,热心的司机等其他乘客上车扫码后,他问是不是没流量了?我说月初没流量不可能,还有我从没发生过流量不足的情况。我说可能是手机年头多了,司机问我什么时候买的什么价位?我说4年前华联3000多,他说等下华联下车,在华联也上小店里买个700多的都比这款强。他让我把手机给他,他帮我捣鼓,结果他也搞不明白,怎么回事?把手机还给我,我自己捣鼓,移动数据发灰,飞行模式正常。我只能关机重启,公交车已过几站,司机见我还在捣鼓,说不用试了,下次多带一个硬币就行。我说,一元车费可以下次付,但没手机,无法接收信息,上班怎么办?此时重启手机时,我发现跳出无SlM卡,偶的天,卡松了,自从买手机安装卡后就没动过。我把手机壳脱了,拍了拍手机,结果有5G信号了,原来移动数据发灰,原来是没联上移动5G。赶紧先把出行码扫了,一元钱欠着也是尴尬的。
偶尔遇到突发情况,万一手机没电了,或者突然故障了,现金可以给我们足够的安全感。
出门最好还是带点现金,不要把这个习惯给彻底舍弃,我们的一个小举动,既可以方便自己,又能照亮社会。
2.老年人离不开现金支付
当我们走出家门的时候,依旧可以看到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人,保持着使用现金的习惯,智能手机的操作模式,对他们来说是不可逾越的高山。我的父母不用智能手机,我妈连手机都不用。老人们最希望可以收到现金,这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心里才感觉踏实。
虽然现在很多商家自己也不备现金了,那是他们找零的问题,拒收人民币是违法行为,我们一定可以花出去,买到自己急需的物品。
3.孩子们需要对现金有概念
如今的孩子们,他们的童年几乎看不到任何现金的身影,最多就是过年的时候,可以领到长辈的一个红包。
他们只会看到大人们在付钱的时候,手机会拿起来,对着一张纸扫一下,但现金的意义是什么,他们将没有任何概念。 想象中自己小时候,拿着一块钱去买零食,还会等着老板找零。
我儿子是零零后,小学时他会要个储蓄罐把硬币积起来,硬币多了,他用个网袋装硬币,放于床地下,用一根绳子拴着,扎在床头,美名其曰钓鱼,睡觉前拉一下。
上大学后,生活费给他现金,他说这年头,谁还用现金?微信支付宝。年青人对现金已没什么概念,发他多少钱,化得一分也不剩,天天喊穷。以后的孩子,我们家长如何通过言传身教,培养他们勤俭持家的品质。
包括在大街上,遇到了真的需要帮助的路人,有现金会更直接一些,否则还得找商家或者银行兑换现金,说不定就错过了献爱心的机会。
如果可以的话,请随身携带一点现金吧,不为多买些什么,只是想尽一份自己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