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也有决定商品价格的权利,并且这种权利是自古就存在的一种定价策略,叫做:拍卖!
说到拍卖,我们大概就清楚了,这是一种特殊的定价策略,里面蕴含着信息经济学、激励理论、博弈论等重要理论。
拍卖除了我们熟知的“价高者得”之外,还有“逆向拍卖”,它们是消费者定价的两种常见形式。
拍卖就是供小于求,卖方市场下,通过消费者竞价的方式,促使商品价格最大化,比如荷兰式拍卖、维克瑞拍卖等;
逆向拍卖则相反,是供大于求、库存压力大、买方市场下,通过商家竞价出售,尽量用低价满足消费者实现消化库存、低价变现,典型的有Priceline等。里面涉及到一个库存的时效性问题,就好比演唱会门票、当日机票、酒店的特价房间、旅游尾单等商品,一旦过了时间,库存就测定报废了。
*个人思考
对于逆向拍卖模式,在中国可能还要适当改进,由于中国人相对来说一直都具有东方人的腼腆,所以我们一般在购买东西之前都会问,老板,这个东西多少钱?老板说了价格以后,然后再开始侃价。如果在某个地方让自己去定出一个价格,比如同老板让我说一个价格,那我怕,说高了嘛,说了我就要买啊,说低了也会很过意不去,总不能10块钱买所有东西吧,所以中国人会比较的难。
所以一般发展这个模式的用户,真正能够在各个时间区间揣摩低价的人,肯定是老用户。新用户,还是需要先公示价格。就像曾经现在淘宝的一口价,可以看看我们的用户喜欢什么?当然,我本人对于中国人的侃价本领还是非常的有信心的。如果有一天中国有个priceline,我相信有中国人会把价格揣摩到你的低价的极致,只要能够有利益,或者能为自己省钱的事情,中国人还是很愿意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