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节扫墓祭祖,我和父亲早早地就买好了回老家的车票。与我们同时回来的还有远嫁外地的姑姑,每年的清明节也是我为数不多见到姑姑一家的机会。
清明节前后会下雨好像是千百年来的惯例。乡下的祖坟一般都建在田地之间,一下雨前去祭扫必然要走过泥泞的田地,这也是我小时候不太愿意跟着大人们前去扫墓的原因。
今年的情况和往年差不多,连续下了几天的雨,使得田地之间的小道显得尤其泥泞湿滑。
父亲扛着装满折好纸元宝的麻袋走在了我们家族队伍的最前面,姑姑扶着爷爷奶奶紧跟其后,我和表哥走在了最后,还在读小学的小侄女则一个人嘟着嘴,不满地走在我们身旁。
“爸爸,还没到么。”小侄女软绵的抱怨声中透着一股疲态。小可爱嘟嘴皱眉的模样让我回想起我在上小学时遇上清明扫墓也有过相似的抱怨。
每当的清明节,整个家族的习惯就是天不亮就赶去上坟祭祖。在睡梦中被叫醒,接着走一段泥泞难行的田间小道,之后万般无聊地陪着大人等着麻袋中的纸元宝全部燃烧殆尽,那绝对是小时候的我极其抗拒和反感的事情。以至于我在学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首诗时,觉得行人断魂的原因是为了烧几个纸元宝而去走上一段下过雨的泥路实在是太难受了。
年纪越小就越难懂得扫墓的意义。在我刚上小学时,曾祖母过世。在我印象中,曾祖母只是一个傻乎乎的老太太,只会在阳光充沛的日子躺在屋檐下,闭着眼睛晒上一天的太阳。我甚至都记不清她是因为得了什么病而离世,但我记得清楚的是曾祖母去世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我们出发扫墓的时间比之前任何一次都早。
那天,爷爷扛着装满纸元宝的麻袋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曾祖父在爷爷后面,经常喜欢谈天说地的他一路上一句话也没有说,而我却把心思放在了琢磨如何在泥泞的田地之间找到一条最好走的路上。
在烧元宝的时候,曾祖父罕见地流了泪。我从小到大只见过他流过两次泪,另一次是在曾祖母的葬礼上。爷爷和父亲也边流泪边将元宝一个接着一个地投向火焰之中。
我不明白大人们当时在想什么,为什么会伤心,为什么会哭泣,但是我还是乖乖地帮着他们一起把元宝丢进了升腾的火焰中,虽然为的只是能够早点回家。
在我刚读初一时,曾祖父也去世了。曾祖父的去世不是很突然,因为之前他已经卧病在床许久了。到了最严重的日子,所有的子女都静静地陪伴在他身旁,大家都在心照不宣地等待着那个时刻的到来。
而我也意识到曾祖父就快要永远地离开自己了,在那之前的几天,我的心情还很轻松,认为这对老人来说也是一种解脱,但是真当那个时刻来临时,我突然就觉得这个世界变得虚幻起来,一切都变得不真实,仿佛最爱的亲人能永远陪伴在身边的才是我心中的真实世界。
至少在这个世界,我再也见不到那个帮我做灯笼,教我下象棋,和我一起捕龙虾,一起在夏日的傍晚看星星的老人。
人从一出生思维没有定型时,都会下意识地认为这个世界是完美的,所有的家人都会陪伴自己走到最后。直到他们明白,有的人离开了就永远不会再回来,而那便是离别的意义,那便是这个世界的真相。
曾祖父去世后的那个清明节,我帮着父母一起折了金元宝,并订了闹钟早早地起来。虽然下过雨的路还是很难走,但是这一次我没有了抱怨。
中国传统节日的主要内涵便是团圆,春节、元宵、中秋是家人之间的团圆,七夕是爱人之间的团圆,在我看来清明节也是团圆,只不过是与那些已经离开这个世界的亲人来一次虚幻且精神化的团圆。我们来到墓前,假想着那些至亲之人尚健在,在纸元宝燃烧的火花之中,他们正和过去一样温馨地陪伴着我们。而我们来到这里也是为了告诉他们,我们没有忘记,我们依旧在想念着他们。我那时才明白曾祖父为什么会在墓前流泪,因为那天的我同样泪流满面。
“还没好么。”说话间,小侄女继续玩着手机,连头都没有抬,我溺爱地摸了摸她的小脑袋。
或许等她经历了离别,才会明白清明扫墓真正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