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时分,窗外传来悠扬、低沉、熟悉而又动听的笛子声,好清好脆,就像沈从文《边城》里那般的纯净美好。王龄站在窗前倾听着,眼前一片朦胧,感觉置身于空蒙纯净的世外桃源,一时忘却了自己可怜的处境。
笛声是从楼下一个音乐代课老师的房间传来的。他是小谭,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来自东北,在鹏城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日子真是难熬。
一天晩上,小谭来王龄的房间闲坐,同宿舍的谢柳和李惠正在盯着电视看,没有搭理他。
王龄饱尝过孤寂的心灵需要人间的温暖和同情,给人笑容与热情,让人感受到人间一丝丝的温暖,总是好的。她搬过自己的椅子,请小谭坐下,自己坐在床边上。
他说起目前的处境,来鹏城一年多了,没有正正式式,痛痛快快地玩过一次,没有添置过一样东西,每月的三百元除了吃饭,看几场电影打发时间,所剩无几。
在内地领的工资虽少,也不至于这样可怜兮兮,现在的处境就像一个流浪汉。想回去,又心有不甘,也觉得没面子。但是调动又是一件比登天还难的事,每月的工资只够温饱,哪有余钱去搞调动的事。
小谭向谢柳和李惠咨询调动的事情,她俩支支吾吾神神秘秘的不想与他分享信息。王龄到这个新环境不久,确实不知道调动的步骤,她也一样想知道更多的信息。
同是天涯沦落人,为什么不可以互通有无呢?是王龄过于单纯,还是谢柳和李惠过于世故呢?
王龄一个弱女子处于这样的境地都倍感凄凉,小谭一个堂堂的男子汉,因为没有钱,腰杆直不起来,更是可悲。
小谭还说起学校食堂的饭菜不合他的口味,“一条菜要送三口饭,要不然剩下的饭就吃不下了。”
学校食堂有一个广东阿姨负责做单身老师的午餐和晚餐,每人一份菜,饭自己要多少吃多少。王龄是广东人,习惯吃学校的饭菜,来自东北的小谭不喜欢这清淡的饮食也可以理解,王龄建议他,“你可以自己买点辣椒酱之类的调味料。”
“一个月300元,能省就省了,学校有免费的早餐,我恨不得把伙食费都想省下来呐,每天早上拿三个碗去打早餐,然后每顿吃一碗。”小谭自嘲地说着,不觉自己的脸都红了。
人穷志短,一个代课老师,前途渺茫,没有钱活得憋屈。
每当灯火阑珊,鹏城人正在享受着家庭的温馨幸福的时候,学校后门一个小平房里住着的守门人还在愁苦着自己的晚餐。
他来自贵州最贫穷的一个小地方,他只有三十多岁,但大家都叫他老刘,他永远都是低垂着头,看上去有五十多岁的样子。来学校守门好些年了,有老婆孩子,但从来没有回去过,舍不得把钱花在回家的路上。
每月二百多元的工资全部寄回老家,每天吃学校剩下的早餐。有一天傍晚,王龄从后门进出,看见老刘正狼吞虎咽地吃着剩饭。王龄悄悄地离去,没有跟老刘打招呼,她不忍心看到一个卑微男人的自尊心碎了一地。
老刘是个老实人,沉默寡言,维护校园的卫生,给各科室送信送报尽心尽责。学校几位好心的中年大妈经常把家里不要的衣物送给老刘,逢年过节也给他送好吃的东西。
正是这人间的温情,让老刘一直心甘情愿地守在他的岗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