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让人同行的,或许是一个相同的爱好,一句共情的话语,一次默契的合作…
但后来能让人长久相伴的,一定是契合的三观与相似的人品。
杨绛在《回忆我的父亲》中描述过一段父母的关系:
“他们谈的话真多,过去的,当前的,有关自己的,有关亲戚朋友的,可笑的,可恨的,可气的……他们有时嘲笑,有时感慨,有时自我检讨,有时总结经验。两人一生中长河一般的对话,听起来好像阅读拉布吕耶尔的《人性与世态》。”
这样的的谈话里,没有披星戴月奔向你的热烈,只有回归生活且从俗的平淡。
这些家长里短,字字不提爱,却句句都是爱。
谈话平实却凝成了最长情的告白:“人间有不足,但你在,就能弥补!”——钱钟书
撑起这一生中长河一般对话的,是相合的三观,长久温暖彼此的,是相似的人品,
邂逅一个与自己心性相似的人,形同遇到另一个自己
“一个知己就像一面镜子,反映出我们天性中最优美的部分。”——张爱玲
内在如果契合,在待人处事上就会有相同的原则和底线,两个人的关系才会有良性的发展。
人们之所以在人际中跌跌撞撞,是因为彼此走错了片场。
电视剧《好事成双》里,黄佳怡对卫明极度失望,
是因为一开始,她就把臆想当成了现实。
她凭想象脑补卫明的样子,把对方打扮成她想要的模样。
她不顾父母反对,不听朋友劝诫,奔赴了一场注定走不远的婚姻。
直到卫明真实人品暴露,才知道他完全不是自己想象中的样子,
后悔没把妈妈的警示当回事:“卫明能抛妻弃子跟你在一起,
说不定今天卫明的老婆,就是明天的你。”
坎坷会带来苦涩的余味,但也增加了生命的厚度,
穿过风雨后的黄佳怡,告别了稚嫩的婚恋观,看人品和三观比外表更重要,如张爱玲说:
“相貌和财富都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人品、责任和担当,以及原生家庭刻在骨子里的三观和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