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大哥一家,二哥一家,我老公给爸爸妈妈拜年。
爸爸妈妈年纪大了,二哥二嫂在厨房里张罗午饭,大哥一家人没有伸手帮忙。
大哥五十四岁了,找了一个年轻的小嫂子,生了两个小孩,大的是女儿,小的是儿子,胖乎乎的很可爱,我的爸爸老年得孙子,不知道多开心,盯着小孙子挪不开眼……
饭后,大哥一家人先走了。二哥在爸爸妈妈跟前抱怨:“凭什么老大一家人就是来当客人的,我们一家就是来干活的?”在家从来不干活的侄女儿在厨房里洗碗,她也在一旁愤愤不平,“大伯一家就不干活,我的爸爸妈妈就要干活儿……“一边说,一边泣不成声。我发现,不会表达愤怒这一点,她跟我很像耶,而这恰恰也是我妈妈的特点!
事后,我听老公转述,我的脑海里出现了他们一家凄凄惨惨的可怜画面。
我老公慢条斯理的抚慰道:”你还小,你可能不知道在中国传统家庭里,子女多,一般呢,大儿子成家了,就会自立门户,自己出去过日子,老二老三也是如此,到了幺儿的时候呢,老人都老了,幺儿就会跟父母住在一起,你的爸爸就是幺儿,大伯他们回来,他们是客人,你们呢,你们是主人,主人和客人是不一样的…… “
清官难断家务事,我们家里,父母孩子之间有太多积怨,暗流涌动,且先不说吧!
老公的主客解读,一下子就不一样啦!
果然,初四又齐聚父母家,每年的今天是妈妈的生日,主客25人,家里真热闹,连站的地方都没有。
二哥二嫂在厨房里忙活,饭后我撸起袖子准备洗碗,碗堆得像小山,侄女抢过抹布说:”我来洗!“
父母特别开心,对侄女赞不绝口!
同样一件事,我们渴望被人理解和看到,当我们被看到被认可时,我们会少了情绪,多了心甘情愿!
对一件事的正向解读引发结果也是正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