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止一次地听人推荐过这本书,我对外国译本向来没什么好感,因为大多是直译,早餐吃的黄油面包都要费些篇幅来写,真真是没意思,却不得不承认,那些藏在面包黄油里的、不经修饰的故事是那样深刻。
《追风筝的人》是一个残忍而又美丽的故事,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触勾勒人性本质的爱与救赎,一个是高高在上的富家少爷,一个是饱受种族歧视的仆人,阿米尔和哈桑喝过同样的乳汁,在同一个院子里的同一片草坪上迈出第一步,阿米尔学会的第一句话是“爸爸”,哈桑学会的第一句话是“阿米尔”,就像他们以后的生活,阿米尔努力想要努力博得爸爸的喜欢,而哈桑只一心守护着阿米尔。
阿米尔是自私的,他希望独占父亲的喜爱,不容哈桑与他分享,在他看来,他们算不上朋友,不过是主仆关系,放风筝的人和追风筝的人终究不同。自私、懦弱让他在哈桑受到伤害时选择自保。阿米尔是愧疚的,但他无法原谅自己,不敢面对受伤的哈桑,他要他走。继而诬陷哈桑偷盗,逼他离开,是为了救赎自己。那时的阿米尔还不能理解,为什么父亲悲伤哭泣,不愿哈桑离开。这样的结束方式,注定两个人的以后意难平。
哈桑从未出现在阿米尔的梦里。
哈桑的离开并未给阿米尔的生活带来任何好转,他甚至来不及愧疚于心,就随父亲辗转出走美国,战乱使他离开了家乡。在美国的生活虽然艰辛,却让阿米尔难得体会到了父子间相依为命的感情。渐渐地,阿米尔拥有了事业、爱情、家庭,父亲逝去,阿米尔也走到了而立之年,一封来自远方国度的信,再次将他拉回家乡,因为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
哈桑再次回到阿米尔的梦里,他举臂挥舞:为你,千千万万遍!
战乱中,哈桑和妻子受到迫害,只留下一个儿子在恤孤院。阿米尔为了带回这个孩子,不得不重新面对童年时的强敌,他遍体鳞伤,突破重重困难,极力抚慰孩子心中的伤痛,就像当年的哈桑那样。他欠哈桑的,再也没有机会还了,唯一能做的,就是善待这个孩子,他同父异母的兄弟的儿子,他的侄儿。为父亲,为自己,赎罪。
阿米尔知道自己错了,却再也没有机会弥补哈桑了。有些人,一旦错过了,就再也没有机会再见了,有多遗憾,又该有多难过,但时间不容许我们重来,谁曾想过,这一次再见,竟成了永别。哈桑走了,他的儿子稍稍填补了阿米尔心中的愧悔,当年追风筝的人不在了,放风筝的人又重新捡回来了,爱是救赎,是宽恕,是放过自己。
他们是分不开的,即使远隔万里,谁也不能抹去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情感,哈桑在儿时用弹弓保护阿米尔,哈桑的儿子用弹弓解救阿米尔,阿米尔给了哈桑的儿子一个家,哈桑的儿子弥补了阿米尔夫妇没有孩子的遗憾,他们终究相连,难以分割。
愿风筝不再飞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