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老子孟子庄子的共同目标--无为!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介绍一本研究中国道家无为思想的书,作者加拿大学者,著名汉学家森舸澜教授,斯坦福大学宗教学博士,主攻中国古代思想,曾把论语翻译成英文。

本书2014年出版,目前没有中文版。此为万维钢老师解读版。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无为是一个古老话题,国内学者的研究理论解释,我们为什么要听一个外国人讲一个中国人讲烂了的问题呢?
别急,就算你是一位国学大师,这本书的内容也会让你耳目一新,因为作者思考问题的方式实在是特殊,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给庄子的无为找到了一个解释。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

第一,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刻意追求,不用意识控制,好像特别放松的去做一件事,结果做的非常自然;

第二,要达到无为的状态,您说的事情必须符合某个价值观系统。中国古代先贤说的道和德,现代人追求的自由主义,都是能帮你到无为的价值观系统;

第三,孔子认为要做到无为,就要一直练到不需要动用冷认知为止,
而老子则主张用什么手段关闭冷认知来达到无为的状态;

第四,孟子认为要达到无为,没必要费劲重建一套好的热认知,每个人心中天生就有好的认知的种子,只要略加培养就可以了;
庄子则认为根本不做任何事先预设的对和错,跟着感觉走,热认知把我们引向哪里,我们就去向哪里。

01

咱们先看第一层意思,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刻意追求,好像特别放松的去做一件事,结果做的非常自然。
要达到无为的状态,必须经过艰苦的练习,这是一位西方学者用脑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给庄子的无为提出了一个解释。这句话听着有点不靠谱,但仔细研读了森舸澜的这个理论,觉得这是听说过的,关于无为的解释中最靠谱的一个。

那什么是无为?

按照森舸澜的观点,你看NBA球星打球打出状态来了,那种怎么投怎么有,如入无人之境的表现,你看看爵士乐手,轻松自在的即兴表演,他们跟庄子说的庖丁解牛不就是一样的嘛,这就是无为。

无为,首先是一个个人状态,无为就是不用意识控制,好像特别放松的去做一件事儿,结果做的非常自然,有些人误认为无为就是什么都不做,所以得出结论说,老庄的思想特别消极,那就错了。

森舸澜理解的无为不是不做事,而是做的特别自然,让人感觉到毫不费力,纵使达到无为的水平,反而更需要艰苦的练习,森舸澜甚至说儒家培养人的最高目标也是无为。

古代中国人从小要背诵许多经典,学习礼仪,鞠躬时腰要弯到什么角度,进入房间怎么迈步,而且要坐得笔直,这些基础训练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达到文质彬彬的状态,一方面你肯定是受过训练,有教养才会这么做,另一方面你又做得特别真诚,自然,这种自然是庖丁解牛式的自然,他和一个没有受过训练的人,傻乎乎的往这一站的自然完全是两码事儿,这样的自然就是无为。

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时候也能进入无为的状态,比如说你有能力,有自信,会跟别人相处,去参加一个工作面试,聊得特别融洽,说话特别真诚,双方都很自然,那可能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你都注意不到自己是怎么表现的,结果就是最好的表现。

这个状态就比那些一进房间就不知道该先迈哪条腿,生怕自己握手的姿势不对,每说一句话都字斟句酌,想半天的人不知高到哪儿去了。

注意,无为和熟练还不一样,我有时候看一些小孩弹钢琴弹得非常熟练,但我总觉得他只是把这个曲子给弹对了而没有弹好,我们看爵士乐表演,无疑是非常熟练的,但是他们熟练之外,还有一种灵气,能带来一些即兴的东西,就好像有灵魂,就是有神,这才是真正的高明之处。不生硬,不刻意,还要有灵气,这才是无为。

森舸澜高明之处,还在于它从现代脑科学中给无为找到了一个理论解释,很多人都知道,人的思维大致可以分为两个系统:

一个是快速的自动的不需要主观努力就能运行,森舸澜称之为热认知。

需要费力需要理性分析才能运行,森舸澜称之为冷认知。

热认知系统大体上是无意识的,并不需要先想好动作要领就能自动完成。冷认知系统需要随时做判断,费时费力,但它的好处是面对新的信息,能够随时调整,给不同任务设定新的优先级。

我们先来把自动和刻意做一个对比,为此我们先来一个小实验,首先请你按顺序读出下面这五个词,红色,绿色,绿色,红色,绿色,作为一个以中文为母语的人,你肯定读得非常流利,这就叫做熟练。

但是现在还是这五个词,还是这个顺序,我给每个词加上一个颜色:红色这个词,我用绿色的字体来写,绿色这个词,我用红色字体来写,然后我再让你快速的读一下,而且读的不是这个词的字面意思,是它的字体颜色,你猜会发生什么?如果你以前没玩过这个游戏,我猜你会稍微停滞一下,因为它们的颜色跟读音相反,这就叫刻意。

这个实验在心理学上非常有名,已经有了七八十年的历史,叫做斯特鲁普任务。刚才你那个小停滞叫做认知控制,也就是说靠热认知自动运行,已经无法完成任务,冷认知出手控制了一下你的动作。

大脑内有两个区域,负责认知控制第一个区域的叫前扣带皮层,功能相当于一个烟雾报警器,一直开着监控局面,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就会给第二个区域叫做侧前叶皮层报警,而这个车侧前叶皮层的作用相当于是大脑中的决策系统,他会给大脑中的各个部分下命令处理这个情况,所以当你看到第一个绿色的红色时,烟雾报警器前扣带皮层像救火队测前夜平层报警,侧前叶皮层,对照游戏规则,就会命令视觉系统,忽略这个词的意思,而关注这个词的颜色,那就命令你的文字处理系统闭嘴,不要按照字面意思去发音。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个不熟练的人做斯特鲁普任务,需要不断的启动,这两个认知控制系统,等你熟练了,能够自动只看颜色,忽略字面意义,那么整个任务就被交给热认知,在潜意识状态下完成,而把冷认知省下来去做别的事儿。

烟雾报警器和救火队同时打开,主要由慢速的冷认知系统完成,整个动作是有意识的熟练;就是烟雾报警器和救火队同时关闭,任务只要有快速的热认知系统完成,整个动作是无意识的,哪个叫无为呢?

森舸澜介绍了一个特别厉害的实验,科学家在爵士乐钢琴家演奏的时候,用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他的大脑,这个钢琴家表演的是他非常熟悉的曲子,给你加入即兴发挥,也就是进入了无为的状态,扫描发现他脑子中的救火队,也就是侧前叶皮层关闭,但是它的报警器也就是前扣带皮层反而增强了。钢琴家没有刻意控制自己的身体,也不在于手指怎么运动,但与此同时,他对周围环境有非常机警的感知。无为是意识和潜意识,冷认知和热认知的完美合作,意识放开的身体,让身体自发的非常自然的去做一件事而同时意识又保持了高度的敏锐。

我再来举个足球的例子,你就更明白了:

以前江苏舜天队的主教练德拉甘对中国球员有个批评,他说中国球员基本功都还行,下底传中的动作做得有板有眼,但是意识不行,球员经常跑到那个位置就来一脚标准的传中,你根本不顾现在禁区里是什么情况啊,这就是光有熟练而没有达到无为;大牌球星的传球动作也是那么熟练,那么自然,可是人家前扣带皮层系统开着,能随时根据场上不同情况调整传球路线,但是他这个调整又特别自然,还不能是一停二看三传那种刻意动作,无为和熟练,无为和刻意之间就差那么一点点,这一点点值得一个高手用一生去追求。
森舸澜在全书开头引用了两个NBA球星的话来描述进入无为的状态:

打球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NBA球星帕特加里蒂说:“感觉球特别轻,投篮毫不费力,你甚至根本不用瞄准,你放开了一头你就知道他肯定进,就好像一场美梦,真是不想醒过来。”

NBA球星乔杜马斯说:”就好像一个灵魂离体体验,你自己能看见自己一样,你几乎感觉不到对方的防守球员,如入无人之境,那哥们太慢,你甚至听不到场上的噪声,第二天训练的时候你就想天哪,我为什么不能每天晚上都那么打呢。”

在这个中国足球跌入历史最低谷,国字号青年球员连熟练都没有做到的时刻,我们奢谈无为,简直有点儿讽刺,不过在我看来更有讽刺意味的是,也许现在全世界最懂无为的人是个加拿大人。
其实庄子中讲庖丁解牛的深意,还不是研究NBA球员或者中超球员怎么打球,最后一句话是: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好了,这就是无为这本书的第一层意思,无为到底是什么?

02

下面我们来看第二层意思要达到无为的状态,你做的事情必须符合某个价值观系统,中国古代先贤说的道和德,现代人追求的自由主义,都是能帮你达到无为的价值观系统.

从此处看来,森舸澜对中国先秦诸子的思想都有非常独到的见解,而且他是用现代的学术方法,把这些思想重新整理成了一个逻辑自洽的体系,不但如此,他还使用现代科学的最新研究结果对这一套体系进行评判。

而像他这么做的海外汉学家还有很多,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视角来重新认识中国文化,感觉豁然开朗,如果我们总停留在用传统国学的方法,在故纸堆里考据归档,整理汉代以来名家的解读,再来点自己的感悟心得,用这些二流三流的方法来研究中国文化,那么中国文化就只能被打扮成二流三流的文化。
抛开门户之见,睁眼看世界,跨界使用自然和社会科学相关成果,这种现代科学的方法,用真正的第一流的方法研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才可能被发掘为一流文化。

好了,言归正传,之前我们提到无为这个状态,特别有利于高手发挥水平,结果马上就有读者留言说,这和现代心理学爱说的“心流”是不是一种类似的状态呢?的确如此,森舸澜用很大的篇幅解释,无为跟心流这两个概念。

有一个重要区别,我们先来看看什么叫心流,如果有什么体验的魔力,引用脑力工作者恨不得服用兴奋剂,都想达到,那就是心流,所谓心流,是说你在工作的时候进入了这么一种沉浸的状态。

比如说无需使用什么自控力,你自动就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外界根本干扰不了你,还感觉毫不费力,但是有特别高的工作效率,完全被所做的事情吸引,以至于忘了自我,而且忽略了时间的流逝,还有强烈的愉悦感。程序员都知道我在说什么,不过心流并不神秘,我敢说所有从事脑力工作的人都有过这样的忘我体验,可是,我们在生活中的忘我体验其实更多,比如说看电视剧,沉浸在剧情之中,跟朋友聊天儿,赌博,简单的小游戏,玩手机和上网,这些体验算不算心流呢?

于是是心理学家,特别给心流增加了两个条件:

第一,你从事的这个活动必须对你是一个挑战,

第二,这个活动必须涉及到复杂的技能。

森舸澜对这两个标准不以为然,她说如果你考察一下那些心理学家收集的原始数据,很多人反映自己进入心流状态,当时从事的根本不是什么复杂工作,但是同样很有意义,森舸澜提出区分好的忘我体验和不好的忘我体验,应该用另外一个标准,你做完这件事之后是感到很满足还是很空虚,如果用这个标准划分那么好的忘我体验,就不是心流而是无为,而且我们谈无为是从庖丁解牛和爵士乐这些技能的角度去解释的,的确特别像心流。

但是森舸澜,特别强调中国先贤说的无为,首先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这就是天和道,中国人不讲上帝,也没有一神论,但从周代开始,中国人很讲天,我们之间说话还爱说苍天有眼之类。天,有天的精神,可能还有人格,它滋养万物,并且充满善意,如果你做事符合天道规律,天就会回报你,而天的规律就是道,无为就是做事符合道。更准确的说是你放松自己,把自己交给天道,这么一个你认为确实存在,而且比你自己更伟大的东西,达到了无为的状态,天会给你一个回报,这就是德,我今天的话来说得好像是一种能量,也可能是一种辐射或者一种光环,总而言之,一个人如果有德,他身边的人,就会自动的被他吸引,他不用搞什么奖励和惩罚别人,就爱听他的,人在他身边就感到特别自在,特别信任他,愿意亲近他,就连鸟兽都对他好。

由此说来,古人说的德,跟我们今天理解的道德可太不一样了。德,不是好人的一个品质,而是一种力量加持。古人修道,不是为了反省自己,做个好人,而是为了获得的法力,看过《未来简史》的朋友都明白,宗教其实就是一套价值观系统,没有必要较真儿,现在森舸澜说,既然古人说的无为有一种宗教精神,现代人不信天,这个宗教应该怎么追求无为呢?

但是你可以使用任何一套价值观系统去代替天道,自由主义就是一套价值观系统,也可以说是现代人的宗教,你还可以往里面加进去别的东西,家人,真正的好友,大自然等等,关键在于你得相信这套系统还是比你自己更大的东西,你说的这件事符合你的价值观系统,而进入了忘我的状态,这才是无为。
我还听说过一个特别流行的理论,叫“什么叫幸福?幸福就是成为一个比你大得多的东西的一部分。”比如说一个好的企业必须要有目标,使命,价值观。再回到科学视角,那么现代人的无为还有社交作用吗?我为什么非得往心流里面加一个价值观系统的?

答案是无为就是有那么厉害的社交作用,特别自然,自发式的发挥,这种自然无法伪装,整体呈现无为的状态,的确充满魅力的信任和亲近。希拉里那样的政客,哪怕把演讲词背得再努力,我们一看就觉得特别假,举手投足充满做作,无非是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没有价值观系统的支持,使用意志力刻意的去做这件事是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所以你认为德是一个真实存在的能量也没问题。

从做事来说,无为可以让我们最好的发挥,从社交来说无为,可以让我们跟别人更好地相处,影响他人,甚至治国。
古代圣贤,追求无为最终目的就是要以德治国,森舸澜解释,获得了德,你该怎么办呢?

孔子的说法就是,既然有德,走到哪里都是中心人物,别人都自发的围着你转,就应该勇于站出来突出自己,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引导人民,改造世界;
而老子认为有德你也不应该那么高调,应该在幕后做一些潜移默化的事情,别人看不见你就把国家治理好了。

但所有人都知道,无为常常很难达到,一个演员越是想要表现的自然告诫自己:这句台词怎么说,那个动作怎么做。他就离自然越远,一个运动员越是告诫自己:这场比赛太重要,我一定要好好的发挥。它就越发挥不出来,这就好像我们失眠的时候,越是告诉自己一定要放松,明天有个重要会议,放松了才能睡着,就越睡不着。

无为有个悖论,追求无为就越无法达到无为,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一个名演员在台上突然不会演了,有的运动员在场上突然就不会做动作了。
以上的就是本书的第二层意思。

03
我们来讲第三层意思,聊聊孔子和老子,孔子认为要做到无为,就要一直练到,不需要动用任何冷认知,而老子则主张用什么手段关闭冷认知来达到无为的状态,前面我们说的无为是意识放开了身体,自动化的认知为主导的状态,行为都是自发动作,特别自然,感觉无比自在,而在这样的状态之下,不断做事好不费力,而且还能获得德的社交加持,能影响他人,甚至可以治国。

我们看武侠小说里,这个武功,那个武功,练到最高境界,其实就是无为,特别自由,而又特别强大,再进一步无为有这么大的好处,等于是超越了一切武功,甚至一切个人记忆。

归根结底,不管你练的是什么,都是在追求无为,所以中国人的真正精神世界比武侠世界要强大和有意思的多,孔子,荀子,老子,孟子,庄子,这些中国文化中的圣贤,他们的套路不同,而且互有争执,但是最高目标都是无为。这就好像武侠世界里各门派武功可能看上去很不一样,但是练武的目的都是为了成为天下第一能打的人,更有意思的是这些武功练到最后总会发现有一个,漏洞。

咱们先来说儒家,见过孔子的人,都会被他的风度迷住,有一次孔子在家里开party,请来了一位盲人乐师,古代中国乐师的地位是很低的,但是孔子亲自出来迎接了这位乐师,快要上台阶的时候,孔子对他说,这里有台阶,走到座位前,孔子对他说,这里是你的座位,入座了,孔子介绍在座的都有谁,这边是某某,那边是某某某,孔子既不冷淡,也没有过分热情,也没有过分随意,真是如沐春风。孔子说的如此真诚和自然,你如果在座,肯定会认为他天生就是一位绅士,可是孔子反反复复向身边所有人强调的恰恰却是:我这都是学来的。事实上,孔子非常反感天生的自然,有个人叫元嚷,孔子去看他,他没用上身直立的姿势跪坐,而是大大咧咧的,两腿岔开坐在那里,孔子就非常的不高兴,说一个年轻人面对长者,没有谦卑和尊敬,将来对社会也不会有任何贡献,纯粹是一个负担。

家里有小孩的人可能会理解孔子的用心,今天我去儿子学校当志愿者,领孩子们做数学题,第一次去还特意穿了一件西装,你想搞得正式一点,结果这些孩子完全无视我的权威,全程打闹,有两个居然想教我怎么用胳嗻窝模拟放屁的声音,我坐在那里笑也不是,忍也不是,心想美国人不学点天朝文化是真不行。

孔子认为,热认知主导的人的天性就是野马和洪水,绝对不能放任自流,必须用冷热之加以控制,这件事,其实西方的柏拉图也有,包括近代的弗洛伊德也是这么想的,但森舸澜说孔子比西方这些思想家高明的一点在于,西方思想家是悲观的,而孔子是乐观的。弗洛伊德认为,人要一直都得非常艰难的去控制这些野马。很多人为了在社会中跟别人和平相处,就不得不约束自己的本性,看到美女也不能动手,看着好吃的也不能拿走,整天这么自我克制,整个状态是难受,简直是悲剧。

意志力可能是一种有限的资源,如果随时都要动用意志力控制自己,实在是非常费力,而且也不一定成功。

孔子的办法是你可以驯化这匹野马,通过不断的学习,就好像学开车一样,慢慢的这些技能就会凝结在热认知系统中,变成肌肉记忆可以自动运行了。孔子70岁的时候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那就是他的所有欲望都已经变成好的了,那就不用限制自己的欲望。想干什么就可以去干什么,反正想的也都是符合圣人教诲的好事儿。

孔子这一派特别崇尚学习,学什么呢?学周王朝古代先贤传授下来的礼仪和文化,荀子曾经解释过其中的逻辑,“礼”的本质是怎么把有限的资源有序的分给众人。估计没有“礼”,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任意争夺,周王朝的先贤一看,社会太混乱了,于是制定“礼”让人更“安其为”。根据各人不同的地位分配,比如社会地位低的人和年轻人,就得推迟享乐,把好东西留给地位高的人和老人,但是“礼”的等级只是第一步,先贤更关键的手段是第二步,通过礼仪训练磨练人的欲望,让人心甘情愿的接受这种分配。
训练的高级阶段,先贤们还给你准备了礼乐,在音乐声中,晚辈与高层和长辈一起唱个歌,跳个舞,其乐融融,共创和谐社会。(此处有不同意见:古代的“乐”,并不是指音乐唱歌跳舞之类)
在我们今天的人看来,这不就是以前人们批判的封建礼教吗?这不就是压迫底层人民的手段吗?可是你也不能说儒家推崇的这一套就没道理,文化训练和教育手段,这是一条非常好的技术,科学实验完全支持这些训练手段,沉浸式的训练,在心理学上可以起到暗示作用,就算本来不和谐的人,按照礼仪做着做着也就和谐了。所以孔子这套武功的确是培养了一大批君子,但是这套武功有个漏洞,用森舸澜的话说,就是他每培养出了一个君子,就可能同时培养了十个伪君子,因为这套武功对人动情,要求非常严格,孔子说你必须一开始就发自内心的爱我这个道理,我才能相信,可是如果有人内心根本不在乎这个“道”,但是因为这套武功能给人带来“德”。他潜伏进来,一招一式都学会,到处假装好人,这不就是伪君子了吗?

这就是孔子说的乡愿,国内学者对乡愿的通常解释是村里的老好人,为人处事搞的很圆滑,其实很自私,而这里森舸澜的观点是,所谓乡愿是泛指从外表看完全符合孔子的道,但是内心是个伪君子的人。同时认为他同时代的那些学者和政客,大都是乡愿,而且孔子对此没有任何办法,孔子说乡愿德之贼也,说这些人的“德”都是偷来的。

现在专家考证,老子这个人未必存在。道德经,这本书很可能是一群人共同创作的,这些是什么人呢?森舸澜说他们就相当于是上世纪60年代美国那些嘻皮士。《论语》里就记载过这些人,他们文化水平很高,很可能出身于贵族,他们跟孔子一样,认为人心正在堕落,世道正在走向乱世,但是他们选择了避世隐居,当时普遍的耕种技术是用牛耕地,而这些“嬉皮士”不喜欢介入进步,故意自己去耕地,跟美国的反文化主义者是一样的作风。

老子学派的人认为,人的最基础本性是好的,这些本性就是腹,也就是肚子里的本性,无非就是吃饱喝足而已,真正出问题的不好欲望的不是腹部,而是眼睛。“五色使人目盲”,就是说眼睛看到了距离自己本分生活很远的东西,才产生了不良的欲望,所以老子学派就认为你孔子搞什么文化建设,大谈不同等级的享受,这不是正好刺激人的欲望吗?

再者,老子学派认为,孔子把人的行为贴标签,而这些是好的,这些是没的,那些是坏的,等等,其实损害了这些行为的体验。后世心理学研究也支持这个观点,比如果酱实验:让人品尝不同的果酱,如果简单的告诉你,他觉得哪种好吃就买哪种一点问题没有,可是如果实验人员要求受试者说明这种果酱好在哪里,他反而就不会想吃了。

还有在玩游戏之前,如果特别提醒受试者说,你们一定要公平啊,结果他们的表现反而更不公平;提醒人们慈善的重大意义,他们捐的钱反而更少;或者说如果做好事之前先想:我这么做是做好事儿啊,我符合了“道”,肯定能获得“德”,那你还是真的做好事吗?
你这种方法训练出来的,怎么可能不是伪君子呢?所以,老子学派就主张把这些后天的所谓文化全都忘记,直接回归婴儿状态,这样才是最自然的,才是真正的无为。

老子学派的武功有两个:一个是用机智的文字来说明孔子那一套区分好坏的理论不靠谱,比如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后世禅宗的公案教学法也是这个意思,另一个可能是创立了一些具体的行动指南,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有人怀疑,这可能就是说的一种呼吸心法。而且这一套通过生理动作达到无为的做法,也有现代科学的支持。

森舸澜说,这可能就有点类似于我们今天说的跑步的愉悦,就是通过大运动量的体能消耗,暂时关闭冷认知,达到一个无意识主导的愉悦状态,不过这种状态也可以通过饮酒吸毒和性生活达到。这也是孔子的做法,是一直练到不需要动用冷认知的程度。

而老子的做法是用的什么样的手段去关闭了冷认知,而老子也有漏洞,森舸澜说道德经,对过去几十年西方文化影响巨大,很可能就直接影响了美国60年代的嬉皮士运动,可是那场运动并没有持续很长时间,嬉皮士们都回归世俗生活了,老子学派向往的那个没有文化污染的原始社会生活并不怎么样,照样有争斗和战乱。老子说不要追求高级文化享受,高级文化享受也是人的基本需求啊,把需求分成肚子的和眼睛的,可能根本就不科学。老子的无为看似是什么都不干,恰恰却是想干大的,老子说: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像这样的话,听着好像是一种神秘而高雅的哲学智慧,可是你仔细想想,这不就是你退为进的政治手段吗?这就好像太极拳,表面上看崇尚柔弱和缓慢,实际上还是比强壮和快速更厉害,隐居的时候心里想的是当更大的官,打太极拳的时候,心里想的是一种更强的对手。你这是真无为呢,还是假装无为呢?如此说来,孔子和老子这两个办法最后遇到了同样的矛盾---动机,这正是我们前面说过的,无为的一个悖论,你如果特别想要无为,你就达不到无为,你要真想达到无为,你首先要不想要无为。

这就是第三部分,孔子和老子其实也是在追求无为,只不过路径不同。

04
接下来我们再说说中国古代的另外两个大牛,也就是无为这本书的第四层意思:

孟子认为:要达到无为,没必要费劲重建一套好的认知,每个人心中天生就有好的认知的种子,只要略加培养就可以了。

庄子则认为根本不做任何事先预设的对和错,跟着感觉走了,认知把我们引向哪里我们就去向哪里。

上回说到孔子和老子的这两派武功影响力巨大,但是其中都有漏洞,从孔子和老子的功夫起源,但是升级了的功夫就是孟子和庄子。孔子令人崇敬,而孟子,惹人喜爱。

孔子的做法是用认知所主导,勤学苦练,把周王朝兴亡设定的礼仪和文化融入到了认知系统之中去,过程艰难,很多人望而生畏。
而庄子则说,其实没有必要费劲重建一套好的认知,每个人心中天生就有好的认知的种子,你只要略加培养就可以了。其中的有些好苗子,代表人天生就有的好的认知,但花园里的也有野草,代表人的不好的天性。
孟子说呢,面对这个花园,你可能会犯两种错误,一种是放任不管,那这人就可能学坏了,另一种是拔苗助长,也就是企图用冷热之强制取代热认知,极端例子是墨子学派,墨子的思想相当于今天西方的效用主义,这个派别认为判断一件事对错的标准不应该是这件事本身有什么道德不道德,而是它带来的结果怎么样?

孟子给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增加社会财富?是否有利于增加人口?是否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秩序?满足三个有利于的就是对的,不满足的就是错的。孟子门下有个弟子的父亲去世了,按道理礼数,以及古往今来的人之常情,这个弟子应该好好的悼念父亲,但孟子给的标准是:早上找个地方把父亲草草埋了,然后赶紧回到工作岗位上去。在孟子看来,这是违背人性的做法,你不可能一天到晚活在理性计算之中,孟子说,想让人做好事,必须从他的善良本性出发去培养和引导,比如“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就是说孟子认为移情作用是天生的,如果看到一个小孩快要掉到井里去了,哪怕你是个再怎么自私的人,你也不可能坐视不理,你救这个孩子不是为了什么回报,也不是为了害怕有人找你麻烦,纯粹就是出自内心的恻隐之心。

而现在科学家都知道,移情作用来自人脑中的镜像神经元,有镜像神经元的存在,我们看别人受苦,感觉就好像自己受苦。这就是我们为什么看电视剧都有可能流泪,这是天生的,而孟子不需要功能性核磁共振扫描仪就发现了这个道理。再比如人对尊严的需求也是天生的,孟子说,哪怕一个乞丐饿的不行了,你给他食物的时候,如果不尊重他,他也会选择宁可不吃你这个嗟来之食,这一点现在也有心理学实验证实,比如非常著名的分钱实验中,如果受试者认为分配不公平,那么宁可选择不拿钱走人。

现在科学家算是基本肯定了,人脑中一生下来就已经有了道德模块,可以说道德系统就是天生的,有一本书,乔纳森海特的《正义之心》,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心中已经有了好苗子,怎么培养这些好苗子呢?孟子说,你只要从自己的天性出发,然后把天性扩大,发挥想象力,把你在这个地方的感情,用到别的地方去,也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孟子跟孔子最大的区别是:孔子是以理性规范感性,而孟子是从感性出发培养感性。以前西方的学者认为我们就应该用冷认知压制热认知,而今天的科学家明白,人的最基本思维模式完全都是模拟和形象化的,所以孟子的确有道理。

咱们都学过的孟子跟齐宣王的一段对话就更有意思了,齐宣王说,你让我搞仁义治国,可是我不行啊,我是个有缺点的人,我爱听音乐,但不是圣贤推崇的那种雅乐,我听的都是流行音乐。注意,如果是我肯定翻脸:你这就是腐化堕落,朽木不可雕也,但孟子就很有意思了,孟子说大王喜欢听流行歌曲好啊,那你是希望自己一个人听呢,还是希望让更多粉丝也都能听到呢?你是希望自己在宫里听音乐,外面老百姓都骂你呢,还是希望踏踏实实地听,甚至老百姓都支持你,听说大王又听流行音乐了,说明大王身体好呀,无不欢欣鼓舞的,那你就赶紧施行仁政吧。

所以孟子的做法就是在任何人身上找到闪光点,然后从这里出发鼓励他,把这个闪光点发扬光大,在孟子看来,沉溺在享乐之中的齐王不算是无为,因为他身上还有些高贵的天性没有被发掘出来,他不是真正的自己,这就比孔子灵活太多了,也不是不能变的。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这不就是一个现代学者嘛,不过森舸澜认为孟子的武功也有漏洞,齐王身上有高贵的天性,那么为什么最后胜出的是他享乐的天性呢?为什么苗没有长大,野草先长了呢?这难道不是说野草比苗更自然吗?这就引出了全书最后一位大神,庄子。

我们前面说过,老子学派主张关闭冷认知,让热认知主导。但是老子学说把热认知系统分成了腹部的和眼睛的两类,是腹部的欲望就是好的,眼睛的欲望就是不好的,为了回归好的本性,老子学派必须采用避世的方法过隐居的生活。庄子则认为,根本没有必要区分腹部和眼睛,选择隐居避世,所以根本不做任何事,跟着感觉走,我们就去到那里,这种以热认知为主导,事先不预设任何逻辑的状态,能让人发挥极大的创造性。

庄子有个好朋友叫惠子,他在庄子书中常被用来的代表常规的理性思维,来跟庄子的思维对照,两个人就好像华生和福尔摩斯一样,因此惠子问庄子说魏王给了他一个葫芦籽儿,种出来的葫芦实在太大,当瓢盛水也不行,装粮食也不行,不知道有什么用。这个故事跟现在教育专家经常拿小孩做的“砖头有什么用?”测试一模一样,常规思维只能想到砖头的常规用法,这些小孩反而能想到砖头的非常规用法,盛水和装粮食是当时的人对葫芦的两个最常见的用法。
所以这个故事说明,以冷认知,理性思维为主导的惠子,没有什么创造力,而庄子马上就想了一个办法,你可以把大葫芦绑在腰间去浮水呀。

现代心理学实验的确发现,如果通过喝醉酒的办法,让人关闭冷认知系统,让热认知去主导去思考问题,有可能获得更发散的思维,带来创造性。
这大概是庄子的无为最有吸引力的地方,它不但能带来的“德”,而且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创造性,怎么达到这个状态呢?庄子的做法是忘记。庄子书中的人物,一旦要去做个什么大事儿,总要花上好几天时间去做忘记的功夫,这种功夫大约分为三种:第一,冷认知不如热认知能听到外界的声音,考虑外界对自己的评价,第二,不听外界的声音了,只关注自己的内心冷认知对对错的判断,第三,忘记自己,不听冷认知的判断了,接受热认知。这套功夫,特别适合运动员和演员发挥,比如游泳,庄子就特别提到,如果这个人都忘记自己,忘记恐惧,它就能游得特别好,如果一个人游泳的时候总想着自己,可能连动作都不会做了。让我说的话,庄子这简直就是完美的无为状态,但是,森舸澜说庄子也有漏洞,不应该预设任何价值判断案例,庄子凭什么认为冷认知就不如热认知?如果一切都能用语言说出来,就是贴了标签,那你庄子为什么又要对惠子说那么多话呢?

到底什么是自然?到底有没有对错?话说到这里已经完全是哲学问题,我们还是先打住吧,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这四大门派武功的区别,孔子,老子,孟子,庄子,他们的最高目标都是冷认知和热认知完美统一达到无为状态,但是他们的路线非常不一样,

孔子主张用冷认知为主导,通过勤学苦练,把先贤的智慧凝结在人们热认知中。
老子主张直接关闭冷认知,只保留好的认知。
孟子主张,人天生就有好的认知了,应该把这些好的认知给培养壮大,而不必强行建一套新的认知系统。
庄子跟着感觉走,事先不做任何对和错的区别。

这样我们等于是跟着森舸澜干了一件胆大包天的事,用几篇短文介绍和总结了四位圣贤的思想,而且还指出了他们的漏洞,我敢说做学问就得有这样的气魄,因为有学问的现代人应该怎么达到无为的境界呢?总的来说,这四个方法其实都有道理,都可以帮你达到无为,每个人应该根据自己的性格喜好选择不同的方法,而且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

在学习任何技能的初期,我们应该用孔子的办法勤学苦练,搞成切实的教育体验,争取习惯成自然;
具体做事儿的时候,尤其是要做那些能够影响别人的大事,我们应该参考老子的思想,不轻易干扰复杂系统;
培养艺术品味,提升道德水准,我们可以用孟子的办法找到身上的闪光点,作为种子慢慢发展壮大;
如果面对一项压力巨大而又特别重要的工作,我们就应该学习庄子,忘记自我,让热认知引导我们发挥水平。

这些手段的确是互相矛盾的,但世界本来就充满矛盾,无为本来就是一个悖论,你越想得到无为,你就越得不到无为。

森舸澜最后说中国文化跟西方文化最大的一个不同是中国文化不爱在理论上较真儿,但是特别崇尚实践。你说怎么才能骑自行车?光看一大堆说明书没有用,只有当你骑过自行车以后,你才能体会到那种感觉,无为,也是这样,四派武功,我们光在这里纸上谈兵,没有用,你只有实践了才知道那到底是什么境界。

正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好了,到这里的这本书就讲完了。
我带你再回顾一下这本书,本书告诉我们,无为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刻意追求,不用意识控制,好像特别放松的去做一件事儿,结果做的非常自然,要达到无为的状态,你做的事情必须符合某个价值观系统,比如“德”,比如“自由主义”。

孔子,老子,孟子,庄子这些先贤,他们的主张本质上都是以无为为目标的,只不过在实现路径上有所不同,不过他们的主张都有漏洞,没有一个人的办法,放之四海而皆准,需要根据不同的人生阶段不同的具体情境,灵活使用先贤的无为之法。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8,322评论 5 465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3,288评论 2 37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5,227评论 0 327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015评论 1 26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936评论 5 35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7,534评论 1 27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995评论 3 38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616评论 0 25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907评论 1 29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923评论 2 31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741评论 1 32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525评论 3 316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8,016评论 3 301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141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453评论 1 25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2,054评论 2 343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1,249评论 2 33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