珈瑜和晶晶晚自习又从教室溜了出来,在我办公室找我拍照,因为明天,珈瑜就要回老家准备三天后的高考了。
在闲聊时,珈瑜见我在整理学生的照片,她便发出感慨了,嘀咕着:“钟老师,你班上的同学好友爱啊!”我回复了一句:“其实我班上也是有不少小团体的,大家也是有不少小矛盾的!”原因是,她的班主任老师没有操心毕业相册制作的问题,把这项工作全权交给家委会的家长在处理。可是一个星期都过去了,也才从同学们那儿收集到20多张照片。家长们对于制作毕业相册的执着与学生们相互间勾心斗角,极不情愿制作相册的矛盾在毕业之时都还在较劲儿。
确实,这些照片只让孩子们自愿提供,确实有一定难度,可平时这个班级的活动也没少搞,可班主任并没有养成及时收集和记录的意识,没有拍下那些难忘的瞬间。因此,现在缺少集体照,又缺少一个强有力的老师来统筹。这项工作便不能很好的开展。
珈瑜继续向我吐露了一些我不为人知的信息。原来,邱老师也时常在珈瑜和晶晶面前感慨,认为这个班级的同学都是一群白眼狼。珈瑜和晶晶也认可邱老师在班级搞的各式各样的活动,在活动中,邱老师是花费了不少心思,也花费了不少自己的费用。
确实,之前与邱老师谈论到学生时,他也是不停感慨,为什么班主任老师钱没少花,可始终没得到同学们的好评呢?
在其他班级的同学间对比之下,孩子们会产生差异上的失落,这种由教师的物质投入,还真不一定能喂饱学生的心。因此,我在思考,物质奖励对于孩子们来说固然很重要,但除了物质奖励外,精神上的关怀可能才会更长,当他们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真心关爱时,一定可以得到学生的回应。
可在此之前,教师一定要明确几个问题,否则无论你付出的再多,都会有失落感!
首先,教师对于学生们的回报,不应该从一开始便抱有较大的期待。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便越大。教师不能因为自己组织了活动,为孩子们花费了费用,便期望得到他们感恩。试想,生养他们的父母,为孩子们付出了不知多少费用,都没能得到孩子们的感恩。为何非要对相处才三年左右的老师,感激涕零?
其次,教师对孩子的情感投入,应该是真诚的,不虚假。学生是很容易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情感投入的,我们对他们的情感投入应该是发自内心,而非只是为了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去刻意营造。
最后,活动不宜过多,更不能太过随意。稀缺的才是最好的,如果老师太随意的搞活动,对于活动开展的目的及意义不明确,活动开展的价值便不大。
总之,教师只是陪伴学生度过青春迷茫时期的一位重要过客。在中学时期,对于孩子们,我们也曾重要过。因此,在陪孩子行走的旅途中,教师也要学着去珍惜当下。对于孩子们的回报,如果能少一分期望,才可能获得一份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