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到了一定年龄就该结婚生子。这种观念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种族的男性眼中,都是一样。
唯一不同的,是生孩子的年龄段,在不断后移。在国内,以前可能是25+,随着女性经济独立能力的增强,现在这个数字被推到了30+,甚至是35+。
那么以30岁为分水岭,30岁以上的女性,大多都已结婚生子,自愿或不得已成为每天围着孩子转的贤惠母亲。这里面,即有一边工作一边带孩子的女性,也有生完二胎不得不放弃工作的全职妈妈。
于是大多数非事业型女性的自我提升,就永远止于30岁。或者说,止于生完孩子的那一天。
这以后,就是漫长而有趣的带娃生涯。妈妈们的重心也从以前的兴趣爱好转向了育儿心经。至于单纯的自我充电,大多数人只是一笑而过 :
没多大必要,我又不是事业型女性。
三十多岁的我,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大不如前。
上班带孩子那么累,哪儿还有精力,即使有还不如去补个觉、买件衣服、或者试款新口红更开心。
我即不会换工作,老公对我也挺好,钱也不缺,我有这资格享受高品质的现状,干嘛还要充电?
……
听起来,没毛病。
诚然,少数生活已达到锦衣玉食的贵妇,大多似乎不需要这份精神食粮。
而大多数人需要完成本职‘’工作‘’的女性,在结束一天的劳累后,总是需要放松的。
只是对于30+ 这个特殊女性群体而言,放松太久,就等于放纵。
而以上所有理由,都不是你在这个阶段应该放松的借口。
不是事业型,不代表就不需要认知与时俱进的事业态度和心里。
不在年轻,恰恰是你的优势,因为你的经历和阅历能够帮助更深入的吸收新的知识。
物质生活的顶端,即使大多数人体验不到,却能通过描述脑补出来。
而精神世界的维度,无法测量。
美食八卦固然需要,但,每看完一本好书后的饱腹感,每学习一项新技能后的满足感,不亚于前两者。
相信对于大多数非事业型的女性,逛街购物看电影八卦的时间,还是有的。
而这些时间,才是拉开你和她,后半生是活的就那样,还是活出爆表的溢价。
也是决定你和你另一半的感情,是随着时间流逝逐渐淡去、还是伴随着你越发丰富的内心反而更加深厚。
是让你孩子觉得你是一个可以让他倾吐心事的可敬长辈,还是一个只会在他耳边念叨的老太婆?
是决定你在你的朋友、同事、后辈眼里,是一个普通的妇人甲,还是充满智慧的知性姐姐。
甚至当有一天当你的孩子长大,你看着他娶妻生子、或者嫁为人妻时,是祝福她们后继续自己的生活, 还是黯然伤神,内心空空?
充电,是这个阶段女性的必需品,不可替代。是保证我们人生第二阶段也能活的自由、活出自我的必要粮食。
如何充电?
看书,不可少。
不是随意看,而是要找准一个你喜欢的领域,在此领域内系统的看。坚持几个月,你会发现曾经的一知半解立马豁然开朗,而你对这个领域的认知,能提升不止一点点。
在职读研。如果你有多余的周末或者晚上的时间段,又觉得自己是一张白纸,想通过系统训练综合提升自己,去读研。找一个好大学,读对自己今后可能有用的专业。但你心里要清楚,这种在职读书不只是为了拿文聘,更多的是为了打开你的脑洞,了解更多你不知道的领域和拓展你及为有限的人脉。最后,还能把你的写作水平提升一~三个档次。读完以后,你的朋友圈一定会跟现在的不一样。
每年一次旅游。一定要去国外走走看看,一定要走自由行,自己做攻略,深入一点了解当地的文化和风俗。旅游,能让你更加真实的见识到这个世界长啥样,电视或者手机里面的国外,跟真实的国外,可能是两个样子。
找一个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坚持把它做到越来越好。先给自己定一个一个月的小目标,比如爱写作的童鞋,就坚持写作一个月,风雨无阻。一个月后,你只要看的到自己的进步,自然就会继续定一个更大一点的目标,再努力、再深入。
时不时参加一些线下活动。有很多平台都提供同城活动,这里也是你拓展人脉,接受新鲜事物的好地方。
跟见多识广的人做朋友,和只会八卦的同性保持距离,多结实你认为很有深度的异性前辈,尤其是成功人士,虚心请教对方的为人处世之道。这里为什么不是同性,因为同性相斥。而异性不同的思维模式对你的启发往往也更大。
最后,坚持。
然后你会发现,10年后的你在男性眼中的魅力,极有可能比25+的年轻妹子更大。
我也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男性,能够主动发觉出成熟女性的独特美。
因为这种美,跟年龄本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