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一定要有一颗强大的平常心。
家长如果没有一颗平常心,家庭是不会太平的,就是一个战场。从三岁开始,一直到二十岁,家长的焦虑无非就是让孩子上一个重点大学,追求更高的社会地位。到底什么才是理想的教育?是重视分数,一味追求好成绩,还是培养一个身心健康、快乐的孩子?我认为,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比什么名校都重要,身心健康比成绩更重要。
其实很多具有人生智慧的人,对子女的期望是相当“低”的。鲁迅坚决反对孩子做空头文学家。老舍的期望是粗通文墨,自食其力,既不欺负别人,也不为别人所欺负。这是基于一种通达、透彻的人生观。事实上,名人之后大多成为教养良好的平民和各种专门人才。
什么是成功的家庭教育?
第一要宽容、善待孩子。保护他正常的生活,保护他的身心健康,把孩子当孩子看待,这就是一种最重要的教育。
第二是等待。作家毕淑敏说树不可长得太快,一年生的当柴,三年五年生的当桌椅,百年的树才是栋梁材。越是名贵的木头生长期越长,像紫檀、黄花梨。人也同样,所以不要着急,耐得住心,平常心也是一种耐心。
第三是解放。陶行知提出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耳朵,解放儿童的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空间。俞平伯有一个教子理念,叫做大水养鱼,就是给孩子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池子越大,水越多,才可能长成大鱼。不是把孩子的时间、空间全部占据了,就能培养出人才。另外对孩子不宜过早定向,否则杨振宁就是个熟练的会计师,齐白石只是一个优秀的木匠。
第四是发现。在家庭教育中,家长最重要的功能是帮助孩子发现自我,发现他的个性。巴菲特说,父母唯一应该为孩子做的事情,就是找到孩子的热情所在,鼓励他全力以赴地去追求。找到热情是一个辛苦而又玄妙的过程,需要很大的自由空间,父母如果施加压力,只会适得其反,父母只要告诉孩子做选择时不要考虑地位和回报,就像乔布斯说的,做自己真心喜爱的事情。
怎么衡量家庭教育是成功的?
第一个指标,当孩子在幼年与书籍为友,喜欢阅读,教育已经成功了一半。因为好的书籍会奠定孩子的精神底色,那些基础价值观将影响孩子终生。
第二个就是,在他高中左右能够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个性和特长,包括兴趣爱好,孩子形成自我,能够去自我发现和学习,就算成功了。我们看到太多被考试压倒的孩子,如果给他三天时间自己安排,他除了做作业就不知道做什么,精神上一片空白,这就是教育的失败。
教育,在于帮助人发现和实现自我。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育的本质是非常人文化的,一点都不功利。它是一种启蒙,一种唤醒,一种打开,一种点燃,是培育丰富的内心世界,提高他的精神高度,对学生进行人格养成的教育,而知识教育只是它较小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