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完《火车上的女孩儿》这种电影有点沮丧,感觉可以开一个观影系列了,就叫 #看完谁还想结婚#,第一部必须是《消失的爱人》。啧啧,怎么感觉自己离不婚主义者又近了一步。
2
所有人类目前发明的工具在使用的时候,人都是其中的一部分:工具 = 人 + 工具。如果有一天,工具不再需要人的介入,工具可能不能再被叫做工具,叫什么?
3
哇...以后是不是就是人和机器互相取暖了...
4
一个小技巧来「欺骗」自己成为你想成为的人:把你欣赏的那些感觉遥不可及的人,分成一个组 ——「我的朋友们」。但是记住:你看到的永远都是表面。
5
人和事物总是悄悄开始改变的(好或者坏),都是因为一个无声无影的「小契机」。
6
《死亡诗社》那句台词真好:We're not laughing at you. We're laughing near you.
7
以后洗澡的时候还是不用手机放歌了,要把手机「潮」死了...
8
也许是对的:绝大多数中国人一生从来没有和父母像朋友一样交谈过。那种敞开心扉的交流。
9
是不是很多归乡的人心理上都会有一种优越感?啊?
10
火车上不能看那种苦大仇深的书,容易烦躁。看一本简单轻薄的书,到站翻完,还能有点成就感,给自己一种没有浪费时间的幻觉。
11
我们讨厌复杂、拒绝复杂的问题和事物是因为我们天生没有处理复杂的能力,这没什么。但是,那些诚实且勇敢面对复杂的人,得到的成长更多。
12
爱逛超市和宜家的人,应该都是内心都渴望温暖的吧。没有办法从人那里获得拥抱感,幸好,还有丰富的物质。
13
Story of Your Life 这个短篇科幻小说我建议所有对学习外语有困难的同学看一下。看完你就觉得,学习一门语言是多么的神奇和有影响力。多一门语言,多一个世界。多会一门语言,多一份自由。
14
诶呀,这回家过个年感觉自己变傻了,还是在外面好:专心地干活,拼命地灵活,局促地生活。
15
我们生活的环境大多都是破败荒凉的,至少在外面看上去如此。真正不同的都是房子里面,里面有人,里面有家,里面有生活。
16
一个好哥们过年前当了爸爸,我这下真成了叔叔。以前也有朋友生孩子,但是一个比较亲近的朋友生了孩子,还是多少有点冲击。我们生活中的最大的冲击往往都是来自关系较近的「同龄人」。另外,一棵树总要找一个地方生根,一个人总要在一个地方展开生活。
17
唉?怎么感觉最近的关键词成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