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原名张瑛,出生在上海静安,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其父张佩纶是晚清大臣左副都御史,其母黄素琼是新时代女性,出国留洋,学习新思想,学画学雕塑,骨子里透着一股不羁,追求自由和自我。
也正是这样的女人对于张爱玲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她的作品里充满了传统思想对女性的摧残的批判,弘扬独立自主的新女性精神。其实细细品读张爱玲的作品,能够从中看到她对现实人生的描述,对婚姻家庭的渴望,对人性的思考和揭露,有很多自己的影子。
她的童年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
张爱玲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即使这样也还算殷实,吃穿不愁,有佣人照顾饮食起居,还上最好的私塾。
张爱玲的父亲守旧,顽固不化,母亲则是思想开化,追求自由,不仅是思想上矛盾重重,在婚姻生活里也充斥着争吵,冷漠。黄素琼在张爱玲4岁的时候就离开她的身边踏上海外求学之路,没有享受太多的母爱,给她的除了更好的教育方式,还有苛责,打压,冷漠,在张爱玲觉得母亲是唯一的依靠时,却常常因为自己的情绪对她露出嫌弃之情,以至于张爱玲觉得自己是负担和多余的。她曾说过:“妈妈吻过那么多男人的胸膛,却不曾吻过我的脸颊。”她一直没有看到最好的那个张爱玲,也忘了给她爱。
张爱玲只不过是她母亲的一个缩影罢了,黄素琼只不过是重现了她母亲对待她的方式而已,她渴望冲破束缚,渴望被爱,却在经历了期待又失望的覆辙里,用逃离去代替恐惧,漂泊不定。对他人苛刻,对自己亦是如此,一边用心付出,一边因为自己的恐惧和不安而对他
人的抗拒,如此矛盾。
张爱玲在情感里从来没有被满足过,母亲的爱的矛盾的,同样也没有很好的享受过父爱,在她的记忆里拳打脚踢,被监禁都是无法抹去的,也看惯了父亲在外面养着姨太,明目张胆的叫妓女到家里。
其实你在她的作品里时常可以看到,冷峻的字眼,赤裸透彻地描述婚外情。而她也爱上过一个有妇之夫----胡兰成,她的父亲成了一面镜子。“我一直想着,男人的年龄应当大十岁或是十岁以上,我觉得女人应当天真一点,男人应当有经验一点。” 我想她是渴望别人爱的,
以用来弥补家庭缺失的爱和不安,寻找一个安稳的庇护所罢了。
她是孤傲决绝的,这点甚至被世人看成是薄情冷漠。从小被视为天才的她,傲视清高,对他人和自己极苛刻,而且在面对父亲的软禁,她的想法就是,逃!不再愿意回到牢狱般的家,面对自己的弟弟是不见的,我想她并不是不愿意见,而是害怕见,害怕一亲近就会遭受到伤害,这是她的母亲教会她的,黄素琼无法忍受千疮百孔的婚姻,逃向外国,回来以后和张爱玲生活的那段时间,却从来没有和她真正亲近过。她觉得母亲是嫌恶她的,始终不能用温和的方式对待她,这让她觉得过分的亲近只会让彼此穷形尽相,倒不如自己薄凉些,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她是欢悦的,晚年的她不断逃离这种咬啮的“蚤子”。她是爱弟弟的,只是不知道怎么爱才好。
她的晚年是孤独的,也许这是她选择的,在孤独和安静中死去。一个人居住在遥远的洛杉矶,身边没有亲人和朋友,她是不喜欢被打扰的,从她屡次搬家,不接电话,许久不回复信件中就能感受到。
如果有来生,她应该会做其他的选择,宁愿做一个平常人家,也不愿再遭受今生的罪,她用孤独,冷漠,薄凉换取来的尊严和独立,留在人们心中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