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幼爱书。
生自穷乡僻壤,自然就免不了孤陋寡闻,境界低浅。我幼时的理想,便是做一个新华书店的营业员,这样,不用花钱,就可以读很多的书了。
虽然理想最终破灭了,但或买或借,这么多年还是读了很多书。在每一本书的买、借和读的过程中,都会有一个或深或浅的心路历程。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我和《紫荆朝旭集》之间的故事。
1995年的时候,我还在部队服役,时值《锦州日报》文艺版举办对联征集大赛,凭着一知半解和平素对文字的热爱,我斗胆参加应征了。
一个多月后,正在篮球场上和兄弟连队打比赛,通讯员匆匆跑来说营长找我,于是我大汗淋漓地来到营长办公室。胖营长笑眯眯地挥手拍打着我湿漉漉的肩膀,说:“好小子,你给咱营争光了!都惊动师宣传科了。”营长边说边拿过桌上的报纸给我看。我接过报纸,哦,原来是《锦州日报》征联的获奖名单。出乎意料的是我居然获得了二等奖,这可是六人之一啊!我的名字之后还赫然有“驻锦81189部队”字样。难怪营长这么兴奋呢!
第二天,营长亲自带司机开着我们营唯一的一台北京212吉普车专程陪我去百里之外位于上海路的锦州日报社领奖。奖金倒是微不足道,奖品则是近乎砖头厚的一部诗词集——《紫荆朝旭集》。
这是一部装帧精美的锦州市诗词学会编选的会员作品集,收入的作品计190人1200首诗词作品。作者中,既有蜚声诗坛、德高望重的名宿大咖,也有尖角初露、初出茅庐的青年才俊。千余首作品中,家事国事、山河景物、悲欢离合、喜怒哀愁、记事抒怀、闲情吊古……通过一支支饱蘸浓情的笔寄情抒意,兴寄遥深,真可谓“满园春色千株秀”!展卷吟哦,如入芝兰之圃,每每不忍释手。
2002年乔迁新居整理书柜的时候,这部《紫荆朝旭集》竟然遍寻无着,思来想去,极有可能是被家政 服务人员把书混迹于废品中处理掉了。懊恼之余,我更多的是不甘心这么轻易失去。
之后的几乎每个周末,我便骑着摩托车从士英街的旧书摊到铁路工人文化宫的旧书摊之间开始了寻找,大海捞针一般。我相信,仅凭这部书精美的外在,也断然不会沦落到与垃圾为伍的。
“苦心人,天不负”。终于有一天,我又看到它了,在锦州士英街西侧的路边,在铺天盖地、繁乱芜杂的书海里,我真的又看到了它—— 一如鸡群之鹤啊!
按捺住内心的狂喜,我蹲下身,翻开书页,我曾经用铅笔添加的注解以及勾勒过的痕迹扑面而来,我犹如见到了失散已久的孩子般激动与兴奋。
好在卖主要价也不高——五块钱,我便把它又重新请回到了我的书柜中。当天,我即兴赋诗一首,以表达我喜悦的心情:“一骑遍寻锦州城,万卷书中觅芳踪。皇天应怜离分苦,重赐玉璧归赵营。”
寒来暑往,花开花落,这部《紫荆朝旭集》已默默陪伴了我多年,这里,既有大江东去那样气势磅礴、境界壮阔的传世杰作;也有“愁诗忧酒恨无由”那样缠绵悱恻的、婉转动人的清辞丽句;有“老夫聊发少年狂”那样意气风发、放任不羁的纵情豪放,更有把握时代脉搏、讴歌盛世、赞美祖国的长调短章……。耳濡目染久了,我也便有了联想和共鸣,继而开始尝试填词作诗。同道同好的缘故,我逐渐认识了许多这部诗集中的前辈、老师,在他们的扶持帮助下,我相继加入了锦州诗词学会以及辽宁省散文学会,小苗一样开始了属于我自己的拔节、成长。如今,我的诗词作品也能够跻身锦城诸子百家之列而无愧色。
书,是我们的精神食粮,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关于书,会有太多太多的话题,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见解和偏好,而我,则对这部《紫荆朝旭集》情有独钟。因为,它是我的良师益友,是我诗词创作的起跑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