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联盟流量的本质
从平台原始的需求来说,联盟流量的本质,是将品作为核心,基于一定程度的媒体平台背书,带来的有意愿转化的用户。
一个平台的流量来源有很多种,比如付费广告,线下品牌,SEO自然流量,那联盟流量的特殊性在哪?
这就要看具体联盟流量的媒体构成,其实在我看来,不管你是社群,网红,文字创作者,或者是比价网站,所有联盟媒体带来的流量,总结成一句话叫做导购型流量。
我们可以主要和付费或客流量做一个比较,比如在微信朋友圈投广告。朋友圈广告,理论上只要你有钱,你就可以几乎无限的投放,同时用户在朋友圈看到的是某一个品牌的logo和广告内容,大家都知道这并不是微信官方背书的,谁只要愿意花钱都能买。
而导购流量,大概率是基于一个品事件的,不是无上限的,比如说某一个商品打折,比如说某个新品发售等,而这一类的用户流量,天然就带着相对强的购买意图。
所以联盟流量,本质上在我看来,是在所有泛流量当中,通过导购网站的背书,筛选出了一批,带有相对强烈的购物意图的用户流量。
2.各方的核心诉求
平台:通过撮合交易的形式,让商家出资,为平台本身和店铺带来收益。同时区别于平台自身的投放获客行为,平台自身的投放行为一般是基于头部爆品的,而联盟的方式让商家和联盟媒体自行匹配,其实能非常好的去解决长尾供给和长尾需求的匹配问题。
媒体:通过平台的供给及折扣等信息创造内容,分发给自己的用户消费,同时赚取佣金收益。在和媒体合作时,甚至做激励谈判的时候,要知道佣金率的高低并不是媒体唯一在乎的指标,优质的供给带来的优质内容,比如独家优惠,对媒体维护自己的粉丝其实更有长期价值。
商家:通过商品的分销佣金,带来额外的确定性流量,并转化为订单。
用户:通过导购的内容,发现购买机会如非常划算的价格,热爱的品牌上新,或者其他对购物产生最终决策的核心依据。
3.产品架构
核心的产品架构如图,根据业务模式的不同可以去做增改。
比如网红业务其实也可以算联盟业务的分支,只不过在渠道对接的时候,可能多做了一口价的合作模式。
那对应的,网红可能要有自己的接单平台,商家能看到网红的清单,发布一口价的任务,平台侧对于达成合作的订单可以享有一定的分成比例等。
追踪域:
追踪的核心,就是真实客观地反映用户的行为动线,并让用户在跨端时做到动线的还原,最终作用于归因的依据。
所以最终的产出物其实就是用户行为信息的查询表或者接口,即什么用户在何时何地通过什么方式做了什么操作。简单看其实和做个埋点很像,但并不包含太多的业务逻辑,但由于用户的动线很复杂,比如从浏览器跳转到应用商店去下载APP,或者是从其他App跳转电商App,在国内还有小程序、轻应用等场景,涉及到跨端的协同,所以主要是技术驱动,需要有既懂前端、客户端,又懂服务端的技术同学来设计和操刀。
举个例子,用户从浏览器打开了H5是一个鼠标的商品详情页面,但又没有安装对应的电商App,我们肯定是希望既要记录用户的点击信息,同时还要在用户下载App后直接进入对应鼠标的详情页面无需用户去寻找。那这时候就要考虑使用Deferred Deep Link的方案,比如在浏览器打开H5时,可以通过剪切板种下一串随机代码,然后App打开时再去访问剪切板。在iOS下,有个叫Universal links的方案,safari可以自动给你反馈种下的ID等,此外国内本身应用商店也可以提供这种数据返回的服务。
另外,追踪域是作为联盟的一个部分,但其实本身可以服务于非常多的业务,比如站内的广告,站外的广告,取决于你的平台模式的复杂性。
归因域:
归因域的核心,在于相对公平地将用户的成交,归结到某个媒体身上。但这里用的是相对公平,而不是绝对。一方面是,绝对的公平并不存在,某一条广告对用户实际产生了多大价值,只有用户自己心里知道,平台分配的只是权重。另一方面,平台在做归因本身的时候,本身要的也不是绝对公平,而是符合平台的阶段性战略意图。故此平台对于媒体流量的需求是带有倾向性的,平台在不同的阶段是需要不同的媒体类型的,而不同的媒体对于平台的贡献、效率其实都是不同的。常见的基于用户行为的归因方式有如下几种:末次归因模型:是最为常见的归因模型,虽然公平性相对没有那么高,但优点在于非常容易理解,比较好对于生态中的媒体解释,且逻辑简单干净。也就是谁在成交前的最后一步将用户引进站内,就将这笔成交归在谁头上。比如有个用户先点击了A的联盟链接,再点击了B的联盟链接,最终购买了一件鼠标。那个鼠标的订单就归结为B带来的。最初归因模型:基本解释同上,只不过归结为A带来的。线性归因模型:这位用户先点击了ABCDE等5个媒体的联盟链接,最终是ABCDE5人各归因20%。时间衰退归因模型:用户先后点击了ABCDE的链接后,按照最新权重最高的方式,比如A 5%,B 10%,C 15%,D 25%,E 45%。而基于平台的阶段性意图,其实也会出现一些锁佣、归因优先级的玩法。比如在淘宝的联盟体系中,归因优先级是预售商品>淘礼金>超级红包>淘口令。用淘口令举例,比如用户在今天领取了媒体A的淘礼金访问了一款鼠标,但在明天又通过了媒体B的淘口令访问了这款鼠标并使用淘礼金完成了成交,此时虽然站在末次归因的角度应该是B领取佣金,但由于淘礼金的归因优先级高于淘口令,故此最终这笔订单是归因给A。那从平台的商业视角来看,淘礼金的本质是一种淘客控价控商的手段,而这类淘客既出了钱,又能给商家确定性的流量,自然归因优先级要高于普通纯给流量的淘客。
其他域懒得写了,后面得空再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