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
高中闺蜜A正在欧洲某大学当交换生,便趁机周游欧洲列国。昨天她在比利时,向我吐槽当地的天气好冷。看了看长沙阴晴不定的天气,话匣子一下打开,如黄河之水滔滔不绝。好不容易放下手中的手机,在一旁室友欲言又止,还是问了我一句:“你和你朋友就读的大学分别属于两个不同档次,你会不会有自卑感?”大脑有几秒的停驻,我还是脱口而出了:“不会呀!”
这个问题确实问倒我了,闺蜜A就读清华大学外语系,而我只是一所211院校的普通大学生。反观自己的几个高中好友,我的高考成绩最差,而她们大多进入中国的十大名校。大学已经进入尾声,新鲜感早已散去,审美疲劳消逝不见,唯一残留的感觉,只剩下珍惜了,流连于最后的青涩校园时光。扪心自问,三年的大学时光,不得不承认,我会羡慕我的好友。不是因为她们就读于鼎鼎有名的大学,而是羡慕她们就读自己心仪的大学,三年的寒窗苦读,有了甘甜的回报。我也不止一次的设想,如果自己高考没有失利,会是怎样的一番风景。可人生最妙的风景,就是没有如果。时光荏苒,高考挥之不去的阴影渐渐褪去,对命运的注定多了一份理解。但是,我却没有丝毫的自卑感。也许你会诧异,未在室友问问题之前,我确实从来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就因为她们就读的大学录取分数高过于我的大学,在高中朋友面前我就应该有自卑感吗?
人生百态,我们只是之一,却也是唯一。
朋友们都是善良的女孩。回味2013年的那个夏天,我竭尽全力去演出一幅“我没事”的样子。忘了追究周围人的若无其事是真是假,忽略朋友和家人的小心翼翼。后知后觉,一出天衣无缝的戏剧早已落幕。后来,我们各奔东西,天南地北。初涉大学,新颖又好奇。我们相互诉说大学的优点和缺点,不带任何优越性的展示。激情褪去,开始在这个小型的社会里挣扎。努力过,也迷茫过,稍作休息,继续前行。渐渐地发现,原来,我们都一样。无关于大学,也无关于出身,因为成长,是每个人的必修课;因为在青春这条路上,有些路不得不一个人走,一个人的走路,才是你和风景的单独私会。想说的是,大学的平台并不能决定我们成长的速度。我们同时站在青春的起跑线,遇到的烦恼大同小异,谁也不例外。如果你想赶超,那就在成长路上努力奔跑。
大学之所以被分为三六九等,在一定的程度上由社会的认可度所决定着。可以在乎别人的眼光,因为它会影响我对自我的判定。但它绝对不会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决定因素。与其费尽心机八面玲珑获得所有人的认可,还不如讨好你自己,竭尽全力雕刻人生,活出你想要的模样,比什么都重要。
曾经在我最喜欢的作家,也是我的学长,刘同的讲座上有幸向他提问,什么时候才可以放弃一件事?他的回答很简短,却异常精辟,“你不会因为现在放弃而将来后悔的时候”。醍醐灌顶,曾经执念的的想法终于有了出路。
如果耿耿于怀于别人的认可度,不妨放手一搏。你若有光,黑暗中将会更加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