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拉.加纳著育儿的格局》
一
我(ME):自我管理能力,包括执行控制技能、自我调节、自主规控、注意力和专注力
我儿子在2-3岁间,经常被商店玩具吸引而迈不开腿,或者看到同伴的东西特别想要,哭闹,撒泼打滚,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而我发现这个特征是同龄儿童都会出现的。爷爷奶奶长辈们处理方式基本上都是会先满足,不然哭闹太久,然后再给孩儿爹妈“告状”,因为隔代不好“管”。父母也包括我会在事后以说教为主(基本没用),如果在父母面前发生,通常是说教,发脾气,或者被打一顿,再则满足的同时让孩子许诺下一次不闹。基本上都要在这个过程里反复一个周期。现在我儿子4岁多了,随着成长那个“非要”的阶段过去了。原来那个阶段的孩子是“我”意识的呈现。是最佳培养的时机。“我”的意识是发展孩子自控力,自我管理力的机会。
如何培养“我”的技能
父母首先要“做个好榜样”,在孩子的情绪出现时,大人情绪应该是自控的,是平静的。可以通“正念”(关注呼吸的方法)来调整自我情绪不被影响。平日里陪孩子的时候要做到专注。把注意力和关注力放到与孩子的共事上而不被手机或别的干扰分心。第二,建立常规,比如,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增加玩具,很喜欢的东西该怎么表达等,不断坚持并重复训练。第三,增加表达情绪的词汇,多使用描述情绪的词汇“沮丧”“放松”“勇敢”等第四,鼓励做出情绪表达,不仅问“你感觉怎么样”,试着不带指责的用他的语言清晰地说出内心感受。第五,使用“隔离”而非“关小黑屋”,我儿子闹情绪时就被爸爸关过小黑屋。小黑屋代表父母极大的愤怒和沮丧。隔离,不是被看作一种惩罚,而是给孩子所需空间和时间,让孩子自己调整。父母控制自己的情绪,坚定而平静地引导孩子从失控情绪中抽离。最后是“玩轮游戏”“帮助你的孩子扮演好一个角色”“警惕电视背景音”,陪伴孩子训练集中注意力,专注力。
二
我们(WE):一种人际交往技能,能够理解他人,与他人分享并和他人友好相处能力,包括对于有效沟通和团队合作必不可少的语言,共情、倾听和社会性情绪感技能。
我们通常带孩子都会教他“分享”,自己吃的玩的跟同伴们分享,但在孩子2-3岁“我”意识萌芽时,先保护好他这个意识,确定物品是属于他的,他有权分享或不分享。待过了那个阶段,再来训练“我们”。具体措施有“帮助他们带上倾听的小耳朵”,父母多听孩子的表达,“理解并对肢体语言作出回行”多问“你会怎么想”“你觉得他的心情怎么样”“那个男孩听了什么感觉”……,实践去培养同理心,换位思考,倾听的能力。
三
为什么(WHY):一种好奇,质疑和探究的技能。让我们能够一直带着问号看待世界。并不断努力获得对于世界更好认识。从回答没有被提出的问题开始-提出你自己的问题-表杨问题,而非答案-逐步提高你的“问题/回答”的比例-教授孩子提问的方式-当心别挫伤了孩子提问的积极性。
原来明白问题比固定答案更为重要,问题的数量应该多于答案。我经常被儿子问:“为什么呀?这是什么妈妈?”,我专门买了一套“十万个为什么”来帮忙查找答案。现在他4岁了,更多需要引发提问,陪伴找答案,对孩子的每一个提问给足关注度,保护他天然的求知欲望,表扬提的问题比答案是否正确更重要。以后读故事是时间可以多运用“提问”。
四
内驱力(WILL):自我驱动和自我激励的能力,内驱力核心是动机,表现为付诸实践中的承诺,责任心,决心,进取心,毅力,耐力以及专注力的总和。
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在孩子身上用到奖励,比如早起啊,快速刷牙,吃饭不剩饭啦就奖贴纸,奖零食,玩具啦,而这些都属于外驱动力,长期用会降低激励水平,或造成对外在奖励的潜在依赖性。不能调动孩子精神层面的快乐感,满意感。外驱动力与内驱力结合,重点放在“内驱力”上。
避免进入“如果你……我就……”的育儿模式-示范自我驱动的行为-拒绝事事代劳-对内驱力产生的冲突做好心理准备-毅力优先-给他们玩玩拼图-别着急,慢慢来-鼓励多多练习-帮他们树立目标-点然激情
多用“我真为你的努力感到骄傲”“你应当为自己感到非常自豪”句式。当孩子与小朋友因为玩具发生冲突,当孩子主动要自己做的,当孩执拗的坚持时,我们更多是需要关注动机,事事不代劳,充分给时间,保护孩子的内驱力。
五
摇摆(WIGGLE):身体和智力上不安构成了“摇摆”技能,这一技能对于将“为什么”和“内驱力”转化为行动至关重要。意味着身体和精神上双重运动。“摇摆”的别名是“坐不住”“心急”“闹腾”“别跑”,别名高频被我们使用在孩子身上。实际上我们需鼓励和促进,保护孩子的“摇摆”行为。
赞赏孩子的“摇摆”行为-请小心包裹你的孩子-重视“俯卧时间”-创造大量的“摇摆”空间-允许孩子活跃地阅读-提防抑制“摇摆”-自由跑动-探索美妙户外-小心提防安全座椅的诱惑-改变你对幼儿园的看法-将“摇摆”学以致用。
从孩子出生开始就该正视孩子自然的动作,吸允手指头啊,翻滚,攀爬,撒腿就跑等,我们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尽量不去呵斥他们的行为,创造空间,时间给予活动,陪伴时多活跃在游戏中,而非拘泥于安静,听话,举止有序的状态。那些是我们大人的需求而非孩子需要的。
六
弹性(WOBBLE):一种建立和促进灵活、适应力和复原力的能力,同时也是一种直面和战胜失败并能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弹性”是一个比一根筋,盲目自信和畏惧失败有用得多的技能。
给孩子创造可以体验失败的环境-允许孩子尽早且经常地失败-在危险与“危险”之间找平衡-为错误和失败而庆祝。
现在经常能看到“挫伤比情商更重要”的文字刷屏朋友圈,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步意识到不变是来源于变化的。而犯错误并不是成功的反面。
七
假如(WHAT IF):包含好奇心,想像力和创造性,这些技能不仅能够帮助我们理解世界是什么样的。还让我们去畅想世界未来的面貌。以新的方式来设想眼前的事物,通过实践去找到“假如……会怎么样呢”的答案。让孩子获取创造,创新或者想出新的可能性,并将想法付诸实践的技能或者动力。
多多阅读-搜罗开放式玩具-整理玩具-赞赏孩子的想法-和孩子一起玩-提出启发思考的问题-讲故事-减少对电子产品的沉迷-另辟蹊径-敢于质疑既定的规则-允许孩子将颜色途到边框之外-给孩子“无聊”的自由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