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呼兰河传》,灰暗的色彩,平静的叙述,把我们带到20世纪初的呼兰城。
走进小城,蔚蓝的天空下人们日复一日安静得生活着,春去秋来循环往复,唯一有笑声的地方便是“我”与祖父在后花园玩耍的时候,作者童年生活快乐,却也寂寞,在祖父那获得了唯一的温暖。
那里的“盛举”在我看来是十分新鲜的,更是荒唐可笑的,然而那却是祖祖辈辈代代相传下来的封建习俗,从没有人想过去改变,在封建思想、封建礼数的驱使下,人们做出了很多自以为是“积德”的事,事实上却极端残酷的事情,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团圆媳妇的悲惨遭遇。十二岁本该是健康活泼、无忧无虑的年龄,她却过早地被卖作了童养媳,失去家人的呵护与疼爱已经足够可怜,可做了团圆媳妇的她还要拼命地干活,忍受婆家无端的打骂,甚至以治病为由遭受惨不忍睹的非人折磨,最终惨死。
但也有对生活充满向往,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冯歪嘴子,王大姐去世白,他不但没有丢掉理智,而是阳光,健康的活着。并且将他的三个孩子抚养成人,虽然有时会流下悔恨的泪,但看见大儿子会拉驴喝水,他又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冯歪嘴子就像一把利剑,划破了呼兰城封闭,沉闷的生活,给呼兰城带来了希望。
但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就是作者像发现“宝藏”似的发现又小又黑的储存室的时候,瞧见了没有见过或是更好玩的东西,铜环、木刀、竹尺、观音粉。过了一段时间,作者萧红得到了一个小锯,她用它毁坏东西,椅子上锯一锯,炕沿上锯一锯,后来她把自己心爱的木刀也锯坏了。作者时时刻刻都把小锯带在身边,连吃饭的时候,也要用小锯锯馒头。
自从读过这本书之后,我知道了:人最关键的是要继续生存下去,还要有一种自由。就像故事中的“我”一样,快乐的生活,每天天亮就早早地起床,天黑就香香地睡觉,从小无拘无束,就像小猴在森林里蹦跳,就像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这就是自由,也是一种快乐。在这个村里,并不是一切都安详宁静,并不是所有人都淳朴向上,还有一些品质恶劣的人在影响着质朴的农民,让他们也变得自私自利,久而久之——村里有一个大坑,别人都不肯去填平,生怕花掉自己一点点钱财;而这个坑,害死了多少人?就连鸡、鸭、牛、羊它都不肯放过,都要结束他们的生命。
《呼兰河传》是一串童年的回忆,是一幅生活的素描,是一出人间百态的戏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