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史书、电视剧中,我们总是能够看到手执白羽扇、头戴纶巾的诸葛亮,胸有成算,凭着他的“经天纬地之才,出鬼入神之计”,不仅搅动着三国时期的风云,还辅佐刘备创建了蜀汉政权,与东吴、曹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这些丰功伟绩、轶闻趣事大多发生在他成年(26岁左右)之后,而对于这样一位天纵奇才的少年时期,史书中却鲜有提及。
例如正史《三国志》中仅有“亮早孤,从父玄......素与荆州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等寥寥数语,对诸葛亮的少年生活一笔带过,此后便到了三顾茅庐的故事。
由电影学博士王茵和虞昕共同编著的《少年诸葛亮》一书,参考了《三国志》、《世说新语》、《后汉书·郡国志》、《山海经》、《诸葛亮集》等史书的基础上,再加入现代口语化的书写,生动的再现了少年诸葛亮的成长、求学、恋爱、探案等经历,读来让人忍俊不禁,对于稳重老成的诸葛亮又有了新的认识。
读他的少年时期,可知这三个人对他的影响不容小觑。
01 婶母姜氏
诸葛亮本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县的官吏之家,其父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但在诸葛亮8岁时因病去世。
诸葛亮带着弟弟诸葛均投奔叔父诸葛玄,诸葛玄去世后一直由婶母姜氏照料。
姜氏非常喜欢聪明懂事的诸葛亮,却也因此对他严格要求。
少年时的诸葛亮十分贪玩、顽皮:掏鸟逗狗是常事,时不时还会“飞”到天上去。
他自己发明了“孔明灯”:用羊皮松脂灯、篮子、炉子、帐篷等物制作而成后,自己站在里面,利用风力飞升到天上。
由于制作工艺不到位,加上时不时能遇上秃鹫,诸葛亮的“飞天计划”经常遭遇失败,还连累邻居受损:不是烧了猪圈,就是毁了民房。
婶母虽然头痛不已,但每次都让仆人去善后,就这样一直等来了诸葛亮的录取通知书--当时名师荟萃、藏龙卧虎的“隆中书馆”。
临去学馆前,婶母嘱咐诸葛亮:“咱们是布衣人家,人穷但不能志短,安心读书但求无事便是最好,可一旦遇事,也绝不能畏缩踌躇。凡事要进退有度,不卑不亢。”
因为婶母的悉心教导与抚育,让年幼失去双亲的诸葛亮依然爽朗豁达、自信稳重,这是一个孩子行走社会最稳固的依托。
02 红颜知己黄月英
世人都说诸葛亮潇洒倜傥,为什么娶了一个奇丑无比的老婆?
其实历史上的黄月英非但不丑,反而生得矫捷帅气,文武双全,与清风朗月一般的诸葛亮甚为相配。
那为什么说她丑呢?原因可能是黄月英的父亲黄承彦为了考验诸葛亮,故意说自己的女儿丑黄头发、黑皮肤(彼时讲究黑发、肤如凝脂为美,可参考貂蝉),又因为黄月英虽为女子但有武功在身,不符合当时的审美标准,故有“丑”一说。
在隆中学馆时,诸葛亮和黄月英有同门之谊,黄月英虽是名门贵女,却丝毫不扭捏造作,与诸葛亮不屑于攀附权贵、只一心读圣贤书的心性如出一辙。
他们一起侦破郡守被杀案、解救水镜先生、力敌山庄怪兽、查明“狐妖”作祟......日复一日的相处与了解,两颗心慢慢地走到了一起。
黄月英是沔南名士黄承彦之女,还和当时汉末群雄之一的荆州刘表是连襟之亲,所以她的才学、家世、人品都是千里挑一的,这些也为后来诸葛亮的出山提供了助力。
03 老师司马徽(水镜先生)
诸葛亮入读隆中书馆时,当时的书馆话事人--号称“博士”的水镜先生,兼任教化老师,也是诸葛亮求学过程中最重要的良师益友。
在水镜先生被邓县县令蒙冤险些被斩时,是诸葛亮披星戴月、冒着被砍头的危险查出真相,解救了水镜先生。
后来,水镜先生在檀溪与刘备偶遇,得知他求贤若渴时,为刘备举荐了诸葛亮,并称他为“卧龙”,由此才有了刘备的三顾茅庐与后来的蜀汉天下。
水镜先生与诸葛亮惺惺相惜,一个爱才,一个有才,他们就如同伯乐与千里马,彼此照亮,也彼此成就。
写在最后
《少年诸葛亮》一书不仅填补了市面上关于诸葛亮少时的成长经历,更独辟蹊径,通过电影感来一步步还原与再现,让读者仿佛置身于诸葛亮与他一起成长的人中,跟着他们一起玩耍、学习、破案、恋爱、仗剑天涯......
婶母教会了诸葛亮亲情与养育之恩,英月英给了诸葛亮年少心动与纯粹的爱情,水镜先生教会了诸葛亮义与侠。
“史家搁笔处,或正是小说家提笔时。”
这些故事不一定是真实发生,但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爱恨分明、抱负远大、深耕自我的少年诸葛亮,值得我们学习,也值得我们深思。
-END-
往期精彩推荐:
期待你的金手指,关注我,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