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在读夏丏尊和叶圣陶两位教育家合著的经典作品《文心》,今天读到一个关键词“触发”。
读书贵有新得,作文贵有新味,最重要的是触发的功夫。
你读书时对于书中某一句话,觉到与平日所读过的书中某处有关系,是触发;觉到与自己的生活有交涉,得到一种印证,是触发;觉到可以作为将来某种理论说明的例子,是触发;这是就读书说的。对于目前你所经验者的事物,发现旁的意思,这也是触发,这种触发就是作文的好材料。
作者举例了四种“触发”的场景。
第一种是融汇贯通
读书时,对书中前后的相关内容互相印证,也可以和以前读到的其他书籍互相印证。
这也“触发”了我,让我想到《如何阅读一本书》中做笔记的一章,书中提到,在文字旁边记录书中相关联内容的页码,以及其他书中相关联内容的页码,这就是融汇贯通的过程,边读书、边思考,让自己所读的书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二种是联想
看到书中的内容联想到自己的生活。
正如我今天读到“词不达意”的内容,联想到昨天在家做大扫除的场景。
帮忙的大姐在清洁厨房,我对她说:一会请把厨柜的上面也清洁一下。
她说:这简单的,一会拿个拖把扫下灰就好了。
我心里想,这倒是个好办法,方便省时。
过了一会,我看到她举着一个平拖把在厨柜的门上扫来扫去……
原来她理解错了我的意思,我说的是清洁厨柜的柜顶,她理解的是厨柜的表面。
你看,就这样面对面地交流都经常会犯错,更何况我们读书和写文。
读书时,对关键词语,要和作者达成共识;而写文时,也要力求用词准确,让读者不会产生歧义。
第三种是找素材
从中读到的内容,“触发”到可以作为写作的案例。
我们现在每天读书、写阅读感悟,就是从书中汲取养分,收集素材的过程。
只要你有心去做这件事,书中的金句、观点、有趣的案例都可以作为今后写作的素材。
第四种是灵感
从你每天经历的生活中获得写作的灵感,这也是一种触发。
前几天看了一部《心灵奇旅》的电影,和朋友聊这个片子时,发现不同的人从电影中所受到的启发完全不同。
我平常在思考生命的意义,我觉得这部片子想要表达的是生活本身就是意义。
而一个朋友尚未结婚,他解读的是人和人之间的理解和真情。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经历和生活背景,对同一件事物的观感也会不同,不仅仅是一部电影,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也是如此。
正如美国思想大师史蒂芬柯维所说:
我们都认为我们看到了这个世界,但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眼中的世界。
我们每一天经历的事情,都包含着多方面的内容,等着我们去发掘。
多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多听不同人的意见,我们才能收获更全面、更新鲜的写作素材。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笑眼潇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