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冤冤相报何时了,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一种宽容,一种博大的胸怀,一种不拘小节的潇洒,一种伟大的仁慈。自古至今,宽容被圣贤乃至平民百姓尊奉为做人的准则和信念,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然而,现实中就有许许多多的人不懂得宽容,致使终身生活在痛苦和计较之中。
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就是一种缘分,彼此的投缘不一定是因为对方德行很高,只能说对方身上的某一种特质为自己所欣赏;彼此的不投缘也不一定是对方德行很低,只能说是对方身上的某一种特质为自己所厌恶。
我们都愿意和自己喜欢的人交往,而不愿意和自己不喜欢的人来往。但现实生活却不可能满足我们这一愿望,如,睡在你 上铺 的同学有可能正是你不喜欢的:你愿意安静,他可能成天把音响开得震耳欲聋;你喜欢清洁,他则总是把脏衣服堆在床上;你不愿被打扰,但他却经常喜欢带他的“狐朋狗友”来宿舍玩……你为此而烦恼万分,甚至恨不得踹他两脚打他一顿以解恨,但法不容情啊,真要下黑手,下场就更糟糕了。怎么办?
明人陈继儒在《小窗幽记》中谈到:“居不必无恶邻,会不必无损友,唯在自持者两得之。”就是说居家不一定非要没有坏邻居的地方不可,聚会也不一定要避开不好的朋友。关键是自持--自我控制欲望和情绪,能够从“恶邻”和“损友”身上汲取有益的东西。
能自持就不怕“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即便生活在污浊的环境里,也能保持自己清白的人品。如果你有一个“恶邻”或者“损友”,那么正好可以锻炼自己的修养和定力。再说,“恶邻”和“损友”毕竟不是敌人,我们可以设法去感化他们,他们身上也许有一些东西还值得我们借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