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个医生来说,女人最好的嫁妆是什么?
“自带10篇SCI论文已接受,可改夫君为第一作者”。
这份嫁妆出自网上的一份“征婚启事”,其实是一个段子。
不过它倒是非常形象的展示了医生们的困境。搞不定论文,已经成为当代中国医生最头疼、最怨念的问题之一。
对于医生而言,论文与考核制度、晋升职称、基金申请都与科研息息相关,所以,即使有着忙到焦头烂额的临床工作,医生依然要挤出时间做研究。但是,这还不算最苦逼的。
平日里,临床医生在收治患者无数,但真正做科研写论文需要病例数据支持时,却发现手边根本没有几个用得着的数据支撑?各种临床数据,大都躺在医院各个科室的系统或者医务科档案室里,现实只是看起来很美好。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医生需要大量相关病例数据,如果通过信息科,甚至是跨科室拿数据,因为涉及数据安全和病人隐私,以及管理上的诸多不便,常常会拒绝临床医生的此类请求。
而且,想要批量获得这些临床数据光靠信息科往往还是不够的,还要协调软件厂商开放数据库才能导出数据,先不说厂商愿不愿意配不配合,就算是等沟通好了,说不定黄花菜都凉了。
这时,医生常常靠手工把HIS系统中的病例数据,或者其他设备系统的数据,复制粘贴出来,这种方式重复度高,而且易错,看似不可思议,但实际上在苦逼的医生群体中经常上演。
有没有办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不要将时间浪费在复制粘贴上面,将精力还给论文本身?
值得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工具被用来提升病例数据的收集效率,比如,软件机器人在自动收集HIS系统的病例数据方面,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优势。
软件机器人是什么?
软件机器人是一款模拟人工操作各种软件,自动执行规律、重复、大批量的电脑工作的数字劳动力,比如复制粘贴,数据录入。它能替代人工完成日常重复的软件操作,提供工作效率。
对于医生日常收集病例的操作过程,查询搜索、复制粘贴到Excel,软件机器人都能自动化完成,速度和准确性都比人工要高。
软件机器人如何帮助医生采集数据?
对于没有IT背景、不会编程的临床医生而言,一般推荐极简的博为小帮软件机器人,不需要IT人员介入,临床医生能自行DIY所需的软件机器人,是目前最简单的方法。
当然,使用软件机器人之前,需要你告诉它,从哪个软件系统的哪个地方搜索,然后采集复制哪里部分数据,先操作哪里,后操作哪里。即所谓的“配置”,配置完成,软件机器人就可以帮你24小时无休干活了。
使用软件机器人,不需要信息科配合,临床医生用自己账号就可以,也不再需要实习生帮忙。
如果需要的数据在HIS之外的软件系统,如LIS、EMR、省市级平台等,也可以配置软件机器人自动化采集,输出结构化数据(数据库或表格均可),为后续的临床科研数据统计分析奠定基础。
而且,基于医院信息安全的需要,小帮软件机器人还有专门的离线版,与外部没有任何数据交换,不存在任何信息泄露的可能。
希望能为临床医减少收集病例的压力,毕竟一条一条手工复制粘贴,无论是临床医生自己做,还是实习医生来说,都太没意义,空耗时间和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