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三候:
“一候雁北乡,
二候鹊始巢,
三候雉始鸲”
明日小寒,白日隐寒树,野色笼寒雾。此时大雁开始北迁,喜鹊忙于筑巢,雉鸟感阳气的生长而鸣叫。
俗话说“天寒地冻北风吼,小寒时处二三久。”对于中国而言,小寒标志着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
古时,人们认为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应与四时相适应,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切忌反其道而行之。于是讲究顺时养生,根据时令气候进行相应食补,小寒也不例外。
南京:食饭菜
小寒时老南京人习惯煮菜饭食用,菜饭内容根据个人喜好又分为不同种类。一般来说主要食材有:青菜、咸肉片、香肠片、板鸭丁,加入生姜粒,与糯米一块细火慢煮。
此时不论哪家,推开雾朦朦的大门,扑面而来的香气仿佛给鼻腔伴上椒麻,活了红油,就着糖醋,淌下蒜泥⋯⋯逼的人使劲咽下口水。
一口先暖了脾胃,再者抿出脂味,最后唇齿留香。醇厚的肉香融入软糯的米粒中,搭配清爽可口的新鲜时蔬,汤汁饱满,爽滑不腻,食之意犹未尽。
广东:食糯米饭
广东人很重视食疗,小寒正是隆冬之际,不少人肾气弱,气血虚,因此在日常饮食中应多食用温热食物以补益身体。
在广东小寒流行食用糯米饭,糯米中也可加入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
腊味融入糯米,蒸制熟透之后,勾人的香就爆了出来,深吸一口嘴里像是已嚼了几片油滋滋的腊肉,止不住地活动着腮帮子。糯米的松软加上花生米的香脆,配上葱香,味之鲜美无与伦比。
正所谓“三九补一冬”,小寒宜进补性温热祛寒邪之物,比如羊肉、牛肉、糯米、韭菜、香菜、荠菜、芦笋、芥菜、南瓜、芝麻、核桃、杏仁、棒子等,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但小寒时切忌大补,虚不受补,过犹反而不及。
“小寒大寒,冷成冰团”。三九寒冬,除了注意做好保暖工作,也要积极进行冬季锻炼,才能真正强身健体。
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岁终之月称为“腊”,寓意新旧交替,同时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一些地区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之一。
在古代,腊八节也是一年中尤为重要的节日,腊日曾被古人视为一年之始。
在远古时代,人们在此时进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到了唐朝,腊八节热闹非凡;及至宋朝,佛教主题的“腊八节”开始深入人心,佛教寺庙煮粥供佛,民间流行食用腊八粥祈福来年。
不少企业在腊八当天也有施粥的传统,比如中华老字号方回春堂,每年的腊八粥里都是满满的心思,不仅会放入养胃健脾的中药材,还针对冬天的雾霾天,放入清肺的药材。
中华老字号胡庆余堂也在腊八节向民众免费发放腊八粥,热腾腾香喷喷的粥里是满满的心意和温暖,更有胡庆余堂对大家来年身体健康的祈愿。
▲方回春堂腊八施粥现场
▲胡庆余堂腊八施粥现场排队的人群
时至今日仍流行在腊八节将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一块熬成腊八粥,它不仅是时令美食,更是养生佳品,保养脾胃。
一碗腊八粥就是一段生活,暖意融融,渗着甜味。无论走多远,不管离多久,都忘不了长在骨子里的腊月初八熬的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一定要有五谷杂粮,一定要熬出浓浓的家乡味。
除了家喻户晓的腊八粥,有些地方也习惯食用煮五豆、腊八醋、腊八蒜、腊八豆腐、腊八面、麦仁面等时令食物。
过了腊八节,紧接着就是祭灶节、除夕。民间说的过大年,并非仅指农历元旦一天,习惯上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因此,腊八节就也视为“春节序曲”。
天气寒冷,一碗妈妈的腊八粥足够温暖整个寒冬。虽然许多人无法喝到家里熬的腊八粥,但是无论是盛在哪里的腊八粥,都承载了太热的叮咛,都装满对新的一年的期盼和祝福。
就如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人亦不例外,经历了四季的种种坎坷后,每个人都一定会熬走过去一年的酸甜苦辣涩,冰霜背后沉淀着的依旧是万丈豪情和炽热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