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原生家庭》后,也想梳理一下自己受原生家庭的影响。
曾经的小孩
青春期时我曾给我爸留信一封,准备离家出走。信的内容记不全了,大概是痛斥我爸自我记事起(3岁)在家里做的那些令我愤恨的事,多是他醉酒后发生的事以及对我要求太过严苛,还劝我爸妈离婚。也许是写信的过程让我已经发泄了大部分的情绪,我最终没有离家出走,只是回家比平时晚了些。我爸对我的信和我要离家出走的想法只字未提,可能觉得我还能回来实在太好了,我妈和我爸有惊人的默契。我反而松了一口气,就当一切未发生一样。
我一点也不怀疑我爸妈对我的爱,只是深受我爸酒后失控之苦,打过我妈、砸过东西、打死过我们家的狗,我很小的时候就摔过他的酒杯,在他清醒时经常劝他不要再喝了。记得三年级时有一次我妈被我爸打得脸爱了伤,躺在家里,我给妈妈做蛋炒饭。
直到我高中毕业时,我爸中风了,我们家虽然在经济上遇到了难关,我心里为我爸感到难受,但是家里反而平静了。我妈一直照顾我爸,至今有16年了。我在心里早就原谅了我爸,觉得他还活着,真好!
只是为我妈感到辛酸,开始我还挺不理解我妈妈,觉得我爸并没有给我妈带来幸福。我妈妈还经常自豪地跟我说我爸爸把一切都交给了她,为这个家付出了很多,在他没有换单位前,家里的活基本都是我爸爸做,包括以前棉絮被子每次洗好被套以后上被子这种针线活也是我爸爸做的,连我外婆家的很多事我爸都帮着做,后来忙了才早出晚归的。我爸一辈子没去过银行,家里所有钱的事都是我妈妈管。我才理解爸妈之间这种依赖,终归还是深情的。这就是“从前车马很慢,书信很远,一生只够爱一个人”的状态吧。
拥抱自己
少不更事的我曾以为这辈子都不会结婚,不会幸福。瞧!这就是问题家庭对于孩子的影响!
现在回想从前,快乐仍是占据我更多的记忆。3岁起到17岁和爸爸走过很多地方;写“爸爸”为主题的作文基乎都是满分……
感恩《原生家庭》这本书,让我又剖析了自己内在的小孩,越剖析越治愈!时光荏苒,岁月匆匆,只想珍惜现在所拥有的美好,学着好好对待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孩子!
仅管我还是会犯错,可能不经意间会伤害了我的家人,我的孩子,但我不会过于自责,而是去直面我内在的小孩,相信问题会越来越少。
附书中七种问题父母,以自省:
“他们当时只不过是想帮我”——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你不是故意的,不等于你没有伤害我”——不称职的父母
“为什么不能让我过自己的生活”——控制型父母
“这个家里没酒鬼”——酗酒型父母
“你永远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出事”——身体虐待型父母
“你要是没生出来多好”——言语虐待型父母
“父亲对我做的事情永远都不可以告诉任何人”——性虐待型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