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盼着春,于是春来了;我守着夏,但夏却去了;如今我迎着秋,它如约而至来到我的身旁,带给了我色彩的浓烈,生命的豪放。是深秋啊。
一人走在乡村的路上,竟有些许凉意扑来,我一惊喜:难不成是我那所盼已久的秋?放眼望去,路两旁,杨树下层层叠叠铺着一行枯黄的落叶;池塘边,除了邻家鸭群的脚印外,就是雨后那一片欣然。我不再停留,忙走向如故友般到老桥上坐下,又起来;起来,又坐下;去听那落叶翩飞,去品那雨后秋语。嗯,是深秋。
我从不认为初秋时就是秋到来之际,因为那种味道太淡了。那时虽然一切都是显得如此平淡而静谧,但是却不是我眼中的秋色。我总是那样的傲,总喜欢深沉中的热烈——那,便是深秋。我心中真正的秋语,也便是秋的真面目。而这次直到秋天的末尾,我才与秋来了一次目光的交流,一次心灵的碰撞。而这,是我第一次爱上秋。
今年的秋不知怎么的,总是在热潮过后才引人注目。刚开始是那一树树如米粒般大小的桂花儿——那种香甜,那种芬芳,多么沁人心脾。我也渴望着在这秋笼中能够折桂踏香。之后便是那断断续续的雨了。有时淅淅沥沥,轻拍我眉稍,引我举目;有时哗哗啦啦,让我对窗外的世界望而却步;更少时,是时急时骤,发我思绪,让我在雨境中思考。这一切,都是那断线珠子般雨滴的来访,带来阵阵凉意,让人不忘秋的存在。以后再看那仍轰轰烈烈开着的花,你是不是也不禁问:“为何你那娇小的身体,竟会有如此香甜之气息?”这也许就是秋的馈赠吧。
我从学校回家,坐校车的路上,随意往窗外一望,便捉到了秋的尾巴:那一山山的黄色落叶,虽不及香山红叶,却也是深秋的一种象征和伴奏吧。那时我是多么迫不及待的想赶快到家——因为你们懂的,最能从景中生出真挚感情的,便是那如亲人般的家乡热土。但是到家后,本应神高气爽的我却不觉心生凉意:那个村,本是杨树林片片,如今却是路旁冷清,仿佛少了几个路边注视的旁人一般。再随着那声声电锯和树倒声,悲寂之情油然而生。或许,这也就是我诸多思绪的来源,但是这绝对不是真正的秋语。
那真正的秋色在哪儿?在诗词中,我找到了答案。“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处。”一首《苏幕遮》,绘出了多少秋色。天是碧蓝碧蓝的碧云天,地是落满枯叶的黄叶地;这一望秋色绵延到水边。连水波上的寒烟也是翡翠颜色。斜阳脉脉映照秋山,秋山秋水连成一片,分不清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有芳草全然不理秋的到来,依然熏香芳菲,一直开到斜阳外面。多么美的秋景,多么真的秋情!我暂且不寻这词深处作者的感情,单是这一方秋语就让我足以品味,为此驻足同赏秋。是多幸运!我就知,那诗词中往往藏有画,藏有景,也常有我的心。
在这一曲秋词中,我寻觅到秋的足迹;在这一片秋景中,我找到心灵的归宿;在这一方秋语中,我看到了远方的情与路!人生若能以此为友,足矣,足矣。
那一方秋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