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回答问题:
1.是否存在造物主?
2.造物主在哪里?
3.造物主创造我们的目的是什么?
高中时代,我非常有幸地接触到一本书,这本书为我的探索之行注入了满满的能量,它就是《时间简史》。这本书的作者是被誉为当代爱因斯坦的史蒂芬霍金。书中讲述了诸如从大爆炸到黑洞、虫洞与时空穿越、天体演化等等令人着迷的东西。《纽约时报》评价这本书是当代物理学家关于宇宙构成以及演化理论的权威性总结。
而霍金本人的两句话最令我印象深刻。
第一句是“人们买了《时间简史》却不读,而好奇我如何克服疾病”;
另一句是“有人告诉我,我放在书中的每一个方程都会使本书的销售量减半,为此我决定一个方程也不用。然而,在最后我确实用了一个方程,即爱因斯坦著名的方程E=mc^2,我希望这个方程不会吓跑一半我的潜在读者”。
霍金冒着“吓跑一般读者”的危险,放入了这个公式,而这个公式也将揭晓本期所有的谜题。
质能方程E=mc^2,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用于计算质量与能量之间的当量关系的方程。这个方程表明,物体的质量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转换为能量,于是,原子弹诞生了。
我们可以做一个有趣的计算。1公斤重的一棵白菜,如果这颗白菜完全转化为能量,它所包含能量大约是:E=mc^2=9*10^16焦耳;相当于307万吨标准煤释放的能量,或者2100万吨TNT当量。换句话说,如果你家里有12课这样的大白菜,就大约等于拥有一颗当年投掷到日本广岛的“小男孩”原子弹。
不过这里有两点需要清楚的是:第一,你家的白菜没有完全释放原子能量的条件,肠道没那么大本事让每个原子都分解为能量。第二,现如今的原子弹还达不到物质完全转化为能量的技术条件,所以“小男孩”携带了60公斤的铀-235,但当中只有约一公斤在爆炸中进行了核裂变,释放了能量。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每个看得见的物体,如人、猫、车、桌子、沙石等,在特定条件下都可以转换为能量;每个看不见的东西,如空气,在特定条件下也可以转换为能量。由于技术有限,人类暂时还不能实现万物转化为能量,更没有技术将能量装换为实实在在的物质。但,这的确存在。
第六密度的高等生命在介绍宇宙起源时,阐明了造物主、造物的过程和造物的目的。不过,这个造物主既不是中国神话的盘古,也不是西方宗教里的外国老者,更不是科幻电影里的外星人。第六密度提到,宇宙起源于虚空,虚空中一片漆黑,什么物体都没有,但有一种极其强大的能量,这个能量就是造物主。造物主用她的一部分能量,通过大爆炸的方式创造了光、能量场、各种元素、各种看得见的物质以及各种肉眼看不见的高等生命体。这一切都遵循着自由意志,即万物都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存。所有的一切,可以分为八个层阶,依次进化,进化的终点,万物又将变成光与能量,开启下一段旅程。关于八个层阶,我会在下一期内容中详细介绍。
所以,人是由器官组成、器官由组织组成、组织由细胞组成、细胞由分子组成、分子由原子组成,一直到组成身体的原始能量。希望你能理解我表达的含义,而不是理解成胚胎是一股能量的无中生有。人体本质上是能量体,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会存在七个脉轮能量中心。
第六密度提到,在目前的宇宙中,大约有6700万个星球是存在生命形式的,包括20%为第二密度星球,即动植物形式;27%为第三密度星球,即人类形式;16%为第四密度星球,6%为第五密度星球,以及其他形式。造物主使用自己的能量,或者叫自己的一部分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宇宙,通过万物的自由活动,反过来了解自己。你可以用另一种诙谐的方式理解为,造物主在虚空中无聊,创造了万物与之为伴。所以我们都生活在造物主的怀抱之中,时刻接受着她给予万物的无条件的爱与光。
把视线拉回到我们的地球,我们所看到的人、植物、动物、桌子、沙石,本质上都是能量。只不过这些能量以不同形式、频率的振动方式组成了我们看到的样子。当然,你不必担心屁股下面的椅子会突然转化为能量消失,因为它的振动形式决定了,它很坚固,除非你超重了。
电影《祖宗十九代》里,吴君如饰演的女娲娘娘,有一句话特别适合造物主,同时也用这句话作为本期的结语:我的孩子们,用力活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