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电影是遗憾的艺术,一部电影不管好与坏,在上映的那一刻,总会留下很多感慨,导演总是觉得,如果再这样那样处理一下就好了。人生如梦,亦真亦幻,每当走到生命的尽头,也总会有感慨:我还有这件事或者那件事没做;当年我应该如何如何就好了。
什么是人生大事?有的人觉得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但我一直觉得,把有限的人生活得精彩才能没有遗憾。这个感触在读到《遗物整理师》时,情绪会达到顶峰。
在入殓师这个职业已被广泛认可的情况下,如何展现“遗憾人生”是一个特别新鲜话题。这本书的视角,是遗物整理师,顾名思义,就是以对逝去的人的遗物进行整理为职业的人。我相信,以前大多数人对遗物的做法,不是一扔了之就是一烧了之,很少有人会对逝去的人生感兴趣,但这本书告诉我们,历史的时空中,大有故事。
书中被展现的主人公,有轻生的女孩,有穷苦的平民,甚至还有提前准备自己后事的人,他们背负着生活的希望,也背负着生存的痛苦,在社会中挣扎。在遗物中,我们同主人公进行了情感上的连接,在情感的闭环中,感受到了无常与无奈。
面对并不光彩的世界,你是抬头仰望阳光,还是低头凝视脚下的泥泞,相信大多数人会选择前者。可在残酷的现实中,很多人的内心是脆弱的,而死亡其实并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没有人记得你曾经来过这个世界。
被遗忘,这种趋势无法阻挡,但在身后获得相应的尊重,这是对生命的最大的敬重。我想,遗物整理师的意义也在于此。认真地还原一个人的人生乃至情感世界,或许对于亲朋好友来说没有什么现实意义,但却能给更多的人警醒,思考人生的价值。
或许我们会觉得,当一个人在恶性疾病的晚期,延续生命并不一定是最重要的,与其在痛苦中走向终点,不如在剩下的时间里活得更精彩一些,不必因为劳碌命而失去自我,不必因为恋在世界而无法洒脱。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启示,就是让我们鼓起勇气做最好、最真实的自己,活出自我,并且要尽量地和这个世界友善地相处,哪怕身不由己,哪怕为生存而奔波,安贫乐道也许是种选择吧。很多事情放下了,或许,内心就如释重负了。
为人子女,最怕听到的词就是“子欲养而亲不待”。作为独立的生存个体,好好活着,才应该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如果自己情感无处安放,至少,还有遗物整理师,在星空之下,仰望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