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心理出问题的人,大概都有个只有他自己心里很清楚的根本原因,同时抱着对既成事实发生改变的幻想的执念。恐惧,逃避,借口,然后间歇性或者持续的要么自闭抑郁,要么暴躁冲动。综合看起来情绪不稳定,言行又混乱。外人根本看不到内核,也不理解其言行。
抑郁症大概率就是曾经优秀过的人面对现实时表现出的一种弱者逃避反应。
俗话说红肿热痛不是病,只能叫症状。外在表现是哭闹还是自闭还是别的啥都不重要,核心原因都一样:面对落差和困难的不面对不接受和无能为力。
以上种种都只能叫诊断,但是诊断本身并不治病,只有药才能治病。懂很多的道理只能算是拿了个诊断书,最多是个药方,根本没有进入真正有效的治疗阶段。所以才有网上说“我懂得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的说法。
好比胃痛,自己也基本知道就是胃难受,甚至可以直接说自己有胃病。顽固的人会排斥医生检查,总说“我的病我清楚”。其实专业的检查是一个进一步确认和精细化定位病灶的过程。对于心病,心理医生的作用也大概如此。
然后我们手里拿着自己或者医生开的诊断书,甚至居然有一种病症真的轻了许多的错觉。无独有偶,英语文法里看病和看医生基本上是同一个意思,按照字面义和医生见面好像真的能直接减轻疾病呢。
当然,心病因为其病因主要是因为个体思维与生活现实的偏差造成的特殊性,诊断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帮助患者思想梳理的过程,真理愈辩愈明,唤醒患者的明晰的逻辑既属于诊断,又属于治疗。
事实上,从诊断书到药方还需要有一个非常专业的技术要求。严格来说病人是无法自己给自己开药方的。毕竟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也是社会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
而一个合格医生的标志不只是诊断书写的多么准确,而且现在诊断工作的部分内容早已经划分给了各类先进医疗器械。
名医的最重要特征是药方开的好,药量多一味则多少一味则少;疗程多一天则多少一天则少。一切都是恰到好处。
接下来就是拿着药方,抓药,煎药,吃药,坚持吃药的过程了。而这些,轻微的病人是可以自己独立完成的,严重的患者就不得不依靠亲人朋友的帮助才能完成了。无论患病程度,至少都需要陪护监督病人完成整个疗程。而心理疾病的人思维有些难以自控,而坚持治疗本身恰好需要自我思想上的自律性。亲属对于疗程的放任不管几乎可以类比给一个三岁小孩儿准备好食材让其自行解决三餐,这都是不负责任也是不对的做法。
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一般有两个,第一就是恐惧的具体问题真正解决了,第二是说服患者换个角度去理解认识,改变思维,事情虽然没有解决,但是想法改变了也是好的。
当然,最理想的解决方案肯定是有困难就解决困难,而不是一味的要求患者自己通过改变思维改变认知去不得不接受现实。
但现实总是复杂的,并不是每一个困难都是可以短期解决,所以心病的真正解药是准确区分到底是永恒的“真困难”还只是需要等待时间的“假困难”,亦或者是需要提高自己的能力进而解决的“半真半假困难”。比如逝去的亲人,人死不能复生,只有面对现实;比如离开的爱人,完全可以用时间用优秀的自己去等待更好的人出现;比如追求金钱荣誉地位这些虚名浮利的东西,既可以通过提高自我努力争取,也可以考虑重塑价值观调整自我认识正确看待这些。
最后梳理一下,对于心理问题来讲,患者出现相关反常症状时,亲属好友的理解认同和及时耐心的沟通其实就已经是诊断治疗的开始,而即便是有专业的心理医生参与,最后还是要回到亲属好友的理解沟通帮助其进一步明晰问题类型;帮扶支持提升其能力解决困难;耐心陪护引导建立更加适应生活的人生观。
所以,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如果问该用什么方法解决,答案就一个字:用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