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便写点东西……
影视产品,往前追溯,或源于小说,或源于漫画,小说、漫画、动画、真人影视,这几个往往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那么就从我稍了解的漫画、动画、影视来谈谈这几个方面在国内的发展。
漫画
国内的漫画,在好多年前就已经处于内卷十分严重的程度了,具体可以体现在国内漫画已经几乎没有黑白漫画,取而代之都是彩漫,用户也已经养成了非彩漫不看的习惯,而漫画界龙头地位的日本漫画,仍旧有相当多的黑白漫画。而且国内彩漫的绘画细节也要求较高,对画师的功底要求比较苛刻,而漫画产业在国内的发展并没有达到一定规模,小团队的画师基本处于入不敷出的境地。
较日本拥有出色的剧情、设定、人物的漫画质量来讲,国内对画面的高要求或许也算一个优势,然而畸形的审核制度也注定了很难产出富有一定深度的漫画。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出色的漫画刻画出了复杂的人物关系、跌宕起伏的剧情、以及玄而又玄的转折,如我接触的《一人之下》、《日月同错》、《狐妖小红娘》,在剧情上都刻画的十分优秀。
但除了极少数屈指可数的作品外,市场上充斥的往往都是一些平庸之作,称之为文艺废屑也不为过,而我们已有的优秀作品,也因为无法照见现实,注定会在若干年后被人遗忘。
动画
动画的表现形式,以2D和3D来说,2D如《一念永恒》,3D如《大圣归来》《疯狂动物城》,不过下文中提到的3D又是另一种,指预先建模,利用计算机渲染场景和动作,机制上更像游戏,如《斗罗大陆》。
国内的动画产业相比几年前已有较大进步,似乎在意识到2D动画短期内无法追赶日本二次元漫画后,国内动画纷纷转做3D动画,在3D动画的制作水准上,反而领先了诸多国家。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3D动画的制作成本远低于2D动画。
而在动画上,依旧也以修仙、异世动画为主,难有较深度的动画。
一般来讲,动画基本都是来源于漫画有一定热度后,进行的改编动画化,如前面提到的《一人之下》、《狐妖小红娘》也都动画化了,动画的人物及场景往往是还原漫画的,所以会采用2D的形式,除了过审的必要性外,不会对剧情及人物做大的调整。但碍于我国2D动画的落后,以及声优配音水平的参差不齐,观众看到的动画质量都十分堪忧,尤其对于看惯了日本动漫的观众来讲,味同嚼蜡。
日本动漫,无论在人物刻画、分镜处理、氛围营造上仍然是甩国内动画一条街,而且作品足够有广度深度,不论是治愈系的《夏目友人帐》、《未闻花名》,还是恋爱系《四月是你的谎言》,热血系《海贼王》、《火影忍者》等,都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全世界的年轻人,甚至文化。而且日漫的整体制作水准较为稳定,有大量脍炙人口的歌曲、台词出于动漫,日漫对于年轻人的影响甚至已经影响到世界文艺作品的创作上,在诸多本土作品中已有迹可循,当然也包括我国的文艺作品。
国内3D动画,多数是玄幻修真题材,大多也来源于大火的小说,如《斗破苍穹》、《星辰变》、《斗罗大陆》,都是比较出名的小说被动画化了,而且《斗破苍穹》、《星辰变》的制作水平还是比较高的,虽然整体质量比较不稳定。3D动画采用人物动作捕捉,或者实时演算,节约了需要一帧帧绘画的成本,这也是国内动画现在多数的做法,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不过仍旧有很多题材不适合用来3D化,如本身是由于漫画获得热度的作品,《一人之下》、《百妖谱》也算质量较高的2D动画了。
游戏
这里穿插另一个话题,电子游戏。因为ACG产业往往密不可分,是被人拿来作为有相似之处的产物。我基本不和别人讨论游戏,因为身边的人接触的太少,理解较为局限,在我的认识下他们根本不懂得什么是游戏,因此我也从不和人讨论。
谈到游戏,自然要提到3A游戏,它是游戏业内对游戏制作水准的最高规格认定,代表着高质量、高销量、高成本,在质量、剧情、画面性上都是顶级的存在,举例来讲,《荒野大镖客2》开发了9年,耗资56亿人民币,截止2023年5月总销量达到5300万。一款3A游戏的制作,往往需要各行各业人员的参与,你会在里面看到建筑学、美术、音乐、雕塑、人体、平面、绘画、舞蹈的顶级呈现,因此电子游戏也被称之为第九艺术。
每年世界上总会发布若干款3A游戏,而国内历史上没有出现过一个。
关于游戏,可延伸的东西太多,这里就不细说,有些话放在最后的总结,因为和漫画、动画、以及影视剧一样,它们在我国的现状有着通病。
影视剧
仍旧是老话长谈,碍于国内审核,影视作品大多都是些没有深度的作品,文艺工作者被捆住手脚,无法创作出映照现实的作品。而大多观众没有智商,也没有审美能力,会欣然接受市场对他们营销的产品,不然无法解释为何爆火至能上热搜的影视剧,都是极其肤浅的修仙恋爱剧。
再来讲一个事实,我们的市场、文艺创作团队,严重缺乏匠人精神,一部影视作品被制作出来后,反响热烈,或许会有第二部,但第二部难有原班人马出演,很多作品甚至故事都没有讲完整就草草下线,大量虎头蛇尾只为吸引眼球的剧成为热门,而与欧美影视剧相比,且不说欧美稍微有点热度的电视剧,一集的制作质量都比得上我们精心打磨的电影,他们的影视作品可以延续7、8季都是原班人马出演,且故事真的可以延续好多季好多年,而在我们这里,拍出了3季的电影电视剧屈指可数。
怪像是,现在热门的影视作品,在我看来都是些常规作品的,却得到了很高的追捧,让我一度怀疑是不是自己审美有问题,甚至当我看到观众评论对剧中人物的性格和做法时,我怀疑我和他看的是不是一部剧,导演什么都没讲,观众自己脑补出了人物的性格?而我觉得有些巧思、新意的影视剧如《猎罪图鉴》、《天才基本法》反响却并没有那么热烈。
而再说电影,一个电影如果火爆,那么一定有出彩之处,和电视剧的相比倒是少了些水分,只是电影的盈利容易让制作者鬼迷心窍,出现了不少糊弄观众的电影,但仍然挣得盆满钵满。动画电影较行业领军者的皮克斯工厂制作水准来讲,仍差距甚远,好的一点是观众愿意为动画电影买票,就仍有进步的希望。
总结
统观漫画、动画、电子游戏、影视剧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制作方都秉持金钱主义至上原则,用户被封闭双眼,极易被牵着鼻子走路,有少部分有雄心壮志的创作者,和少部分审美严格的用户,但在虚浮主义和营销热浪中也显得微不足道。
文艺创作的重要性,与教育对于人的素质塑造一样,对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我们如今讲的故事,画出来的画面,已经多多少少被走在前面的他国文化影响,不知不觉带有他们的味道,如果不能重视小说、漫画、动画、影视的发展,国内文化的传播就会一直处于误区里,但由于我们这里有严格的审核制度,文艺工作者为了避免反复审核,因此优先选择自我阉割,对作品的限制往往比审核标准更甚,市场上大多数呈现出来的作品也就都显得低幼;投资者们讲求最高最快的回报,对作品没有艺术追求,因此很多作品都是高开低走,只管开门迎客,只要用户花了钱,便不需要保证后续的质量。
好在对于小说、漫画、动漫、影视,有相当多的群体是接触过优秀的作品,知道比较之下我们欠缺什么,唯独电子游戏,国内每年盈利在世界上都是领先水平,国人接触到的却都是电子垃圾,前途仍旧一片渺茫。
想了很多,说的很少,就这样吧。